现代中国十大酷刑之首,就在这部剧里
前一段时间,一个9岁男孩吴耀杰自己作词作曲的歌在网上红了。 除了繁重的日常课程,每周他还要跟随妈妈跨越好几个城市去上音乐课。 自己面对的,还有别人家孩子无穷无尽的比较。 于是他在歌里这样唱出自己的心声。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我只是个孩子啊其实也会俏皮 但其实不止大陆的小孩是这样,香港的小孩子,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这是由香港翡翠台制作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没有起跑线》, 一共五集,每集20分钟,合起来正好一部纪录片的长度。 在片子一开始,就有一位妈妈感慨到: 如果在香港不做两件事你可以活得很潇洒 一不要买房二不要生孩子 节目组曾邀请各位家长计算了一下养娃成本: 几个家庭的计算大约都在六百万左右。 可除了为孩子砸出的大量金钱,家长们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对于经历过一切为了生存时代成长起来的家长,对下一代的优质教育显得重要且刻不容缓。 而这场竞争之战,在宝宝上幼儿园前就开始了。 孕妈Irene,怀有二胎。 第一个宝宝阿B出生时,她想过给孩子快乐童年,让他自由成长。 但等到儿子1岁半在进入幼儿园的面试中落选,而另外一个小姑娘却可以流畅表达自己(6个月就开始上游戏班)。 她才懊悔地发现自己输在了起跑线。 于是怀着大肚子的她,就已经开始奔走于各个幼儿园咨询,希望为孩子以后的升学多增加一些筹码。 决定这次一定要“赢在子宫前”。 进幼儿园已经这么难,实际的幼儿园生活是怎样的? 节目组邀请两位明星分别进行幼儿园和小学生活体验。 从早上开始,妈妈就不放过一点时间,边吃早餐还要背单词。 而这位妈妈,为了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学习资源,还给孩子报了两个半日托的幼儿园。 这样可以将全日幼儿园下午用来午睡和玩耍的时间,也全部用来学习,保证每天学到六个钟头。 八点到家,吃完晚饭稍作休息,还有两个幼儿园的功课要完成。 小姑娘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写完作业赶紧入睡,才能勉强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高三那种高压状态,从孩子4,5岁就开始了。 这哪是幼儿园,这简直是现代十大酷刑。 孩子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被活生生地剥夺了。 而另外一个男艺人体会的小学生活,其实也是幼儿园的放大版。 香港小学现在比较普及的是两文三语教育,即普通话、英语和粤语都需要学习。 在语言、艺术和动手能力方面,都让大人望尘莫及。 在学校外,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据统计,香港小孩子们一周要上的辅导班,少则3.5个,多则11个。 10岁的孩子,已经熟练地把电脑编程玩的不要不要了。 这一点,和香港教育制度的“幼升小”派位制度有关。 由于公立学校数目有限,能不能进入到理想的公立学校,其实是一件撞运气的事情。 年一份报告指出,香港儿童能派到头三位志愿学校的成功率只有42.6%。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条路就是让孩子去优质的私立学校。 而私校为了控制生源,对入校审核极其严格。 家长们只能凭借孩子们的各种奖项证书和才艺作为敲门砖。 钢琴、舞蹈的才艺早已普遍到泛滥,就有另辟蹊径的,让孩子学柳琴、竖琴,越是不常见的乐器越好。 为了应对名校的各项面试,相应的产业链也随即诞生。 名校面试培训班、就餐礼仪培训班, 甚至还有紧追时代热点的编程班。 10岁的小孩子把程序已经编的六到飞起你敢信? 忙于工作的爸爸们认为,被市场洗脑的家长们像是一班互相感染的僵尸,整个环境已经陷入疯狂。 妈妈们则说,其实我也不想做怪兽家长, 但真的,别人家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你却一个都不上吗? 要上好大学,则必须先上好的中学、小学,幼儿园,而为了进入多人竞争、名额有限的好学校。 甚至整个孕期规划也得整个提前,开头的孕妈则直接甩出金句—— 赢在射jing前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逼迫家长们将起跑线也越来越提前。 这样的教育是否真的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片子中有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儿,Tessa。 典型别人家的孩子,年年拿第一,武术、花样滑冰、钢琴都样样优秀。 但她的危机感,比谁都强。 如果不进步,就会退步这样的教育模式和环境,让她成为了一个好强、上进,永远不会停下自己脚步的女孩儿。 而经历完教育长跑的文乐觉得, 起跑线,完全可以从中学开始,否则从小积累的疲倦,会影响后续发挥。 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片中给出的数据表示,香港小孩子的幸福指数在逐年下降。 而以往劝小孩子好好念书的风向也悄然转变,人们开始呼吁给孩子自由游戏和成长的时间。 教育的严与松,对每个小孩子产生的效果可能都有所不同。 毕竟赢在起跑线的孩子,未必能赢在终点线。 铺子总觉得,对待孩子最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应该是填鸭式教育,而应该是因材施教。 不要让日渐功利的辅导班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培养兴趣。 真正让孩子学起来觉得有趣,能发挥他们天赋的,才是适合他们的。 但在疯狂的教育竞争下,这样的愿景越来越难实现了。 这不禁让铺子想到前几日给大家介绍的《高三》,疯狂的教育竞争导致孩子们身心俱疲,甚至经常梦到被人追杀。 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强调教育重要性的国家。 我们的基础教育之硬,常常让欧美国家自愧不如。 但,这背后付出的代价,可能只有国内的孩子们才会懂。 那些暗暗许下第一名的愿望,那些成为人上人的愿望。 愿望之下,我们的未成年生活,成为了永不停歇的苦役。 可悲,却又无解。 电影铺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ln/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经济转型研究未来增长的新动力在哪
- 下一篇文章: 现代汽车会被长达26年的罢工偏头痛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