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就是多德国现代文学博物馆
距离斯图加特25公里小镇Marbach,是德国文学家席勒故乡,非常美,小镇外已有的席勒国家博物馆旁建立了一个新馆:德国现代文学博物馆。 基地在小镇外,风景优美,起伏的开阔田野,英国建筑师DavidChipperfield赢得了竞赛,当时他还在斯图加特艺术造型学院建筑系任职教授。 德国夏天天气晴朗时,走在小镇上恍如隔世,坡屋顶木构架民居装饰着鲜花,步行街上喝咖啡的人们悠闲自在,逛小店的三两人群,构成一番祥和气氛。 出了小镇,到了席勒国家博物馆,是一座新巴洛克式建筑,再往下就是德国现代文学博物馆。通过坡道平台把人组织到建筑外廊,视线就会被引到宽阔的田野上,然后到了巨大平台,可以远眺环顾四周优美的自然风景,不想马上进入建筑。 建筑形体为2个简洁长方体盒子,上下叠加。上部通过柱廊把建筑与周边环境联系起来,远处看像亭子一样安静置放在田野与老建筑之间,柱廊和平台的设计凸显出所在场所的美,也呈现出现代与古典交融之感。建筑的下部空间与席勒国家博物馆相连并托起上部空间,这种上下体量处理手法和密斯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有相似之处。 建筑上层矩形平面内是门厅前台、报告厅及辅助功能,落地玻璃使得空间相对通透,楼梯设计在平面的中间。 通过楼梯走到下面,是一个长方形过度空间,侧面做了采光天棚,空间相对明亮。 再转身下几步台阶,才是各个展厅,很暗,其中有卡夫卡手稿。展陈设计很现代,人工照明保证手稿不受到自然光的直接照射,玻璃柜内构成式摆放手稿,让人自然低头去看展品。 DavidChipperfield是用材料大师,品位高,建筑细部设计非常到位,柱廊到立面落地玻璃交接天衣无缝。浅色石材、混凝土、木质墙板和落地玻璃是他惯用的材料,人在空间内部会感觉安静和轻松。 建筑师设计方案初期,面对要解决不同问题:场地层面包括新与旧、自然与人文;功能层面设计6个展厅,其中有的展厅只能采取人工照明;空间层面从外到内、公共到展厅、由亮到暗等等。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通过简洁体量及构图式空间设计解决了相对复杂问题的建筑,这种设计方法需要我们逐步体会。而其中场所的处理成为建筑设计的关键之处,以一当十,有画龙点睛作用。 想起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这个少的后面其中蕴涵了很多,场地的把控,有序的空间节奏,比例的恰当,材料的质感,细部处理的精到,施工的精细等等。 当代建筑在工业化极高的国家,表现出极度理性和精致化,与以前介绍战后手工建造的建筑感觉完全不同。 部分照片摄影黄天驹 建筑项目:德国现代文学博物馆 (LiteraturmuseumderModerne) 建筑师:DavidChipperfiel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ln/3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公司到贵定县调研
- 下一篇文章: 奇普菲尔德的新作那是柏林博物馆岛的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