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翻译家傅雷一生无愧于所有人,感觉愧对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完整而又快乐的童年,让孩子的成长会多一些欢笑,在父母正确的指引之下,孩子的性格会更加的开朗,之后在遇到困境时能够积极的去面对。所以一般负责任的家长,都不会轻易在孩子面前去争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很多自己没能完成的理想,都会想让下一代帮自己实现,这就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感受。傅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很多国外的著名作品,而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则是《傅雷家书》。 一、傅雷的成长环境 在很多人的眼中,傅雷都是一个很谦逊的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对朋友也是两肋插刀。但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他一生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傅聪。由于生活的不顺和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傅雷年轻时是一名有些残暴的父亲。 他对儿子的教育模式便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儿子稍有不满意他就会进行打骂。傅聪从小就接触到了最好的教育,在三岁的时候彰显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年纪不大的他开始学习钢琴,而这些成就都是在父亲严格的管教之下建立起来的。 傅雷之所以对儿子要求特别的严格,这和他小时候的经历也是有些关系的。傅雷年幼时家庭生活还是很温馨的,父亲一直在外打拼,因此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家中的大小事宜都是由母亲一个人来操办。 无论是父爱还是母爱,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父亲与孩子并不亲近,每次回家傅雷对父亲都是有一些害怕的。之后家庭惨遭变故,父亲也意外去世了,本来家中是有4个孩子的,可因为天灾人祸,最终只剩下了傅雷一个人。 母亲经历了丧子与丧夫之痛之后,整个人都变得十分的坚强,她将生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到了傅雷的身上,对儿子特别的严苛。小男孩往往都是调皮的,傅雷也不例外,他并非天生就有聪慧的头脑,他能够考上名校,都是母亲高压之下的结果。 傅雷虽然与母亲的生活并不富足,但母亲从未打消过让儿子读书的念头。如果傅雷在学习中,稍有不专心,母亲就会用各种方法对他进行体罚,渐渐的傅雷内心也就产生了恐惧,他不敢让自己有一丝的松懈。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傅雷的成绩十分的优异,这才让母亲得到了些许的欣慰。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童年,傅雷在成为父亲之后,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去与孩子相处。他的这种成长环境和教育理念,是当时很多中国式家庭的普遍现象。 二、慈父也有火爆一面 傅雷在成年之后,与朱梅馥在父母的安排下订婚。两人是青梅竹马,傅雷是对方的表哥,他们之间虽然相差了5岁,但从小一起玩到大,所以是有感情基础的。在最纯情的年纪,这份亲情转化成了浓浓的爱意。 之后的傅雷由于成绩突出去往法国留学,这让他接触到了先进的文化与思想,他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学成后他便回到了国内,与朱梅馥举行了婚礼。婚后的生活是甜蜜幸福的,不久之后朱梅馥便产下了长子傅聪。 朱梅馥是传统女性的代表,她温婉体贴,对丈夫的事业特别的支持。升级做了母亲之后更是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物,照顾儿子的事宜,都落到了朱梅馥的身上。在傅聪三岁的时候,傅雷发现儿子对音乐特别的有天赋。 等到傅聪7岁的时候,傅雷决定让儿子学习钢琴。当时他对儿子寄予了厚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亲自教导儿子的学习。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一些经典的名著,都一一给儿子进行了讲解。 傅雷在教育儿子方面,沿用了之前母亲对自己的套路,他特别的严厉,表面上是慈父,但其实也是一名严师。儿子在学习上稍有松懈,傅雷便会进行打骂,傅雷在接受采访时曾对童年进行了回忆,父亲留给他的记忆,便是被打之后身上的疼痛。 三、晚年在家书中悔恨 傅聪回忆称,那时候他对父亲又敬又怕,他很佩服父亲的学识与能力,觉得父亲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但只要和父亲单独相处,他就觉得很有压力,父亲的脾气暴躁,有时候自己弹琴时出现了小失误,父亲手边有什么就会顺势砸过来,有一次甚至烟灰缸砸到了脸上,鲜血瞬时流了下来。 这样的经历在小时候还有很多,也许傅聪的童年并没有太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他并不怪父亲,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为自己好。之后的傅聪在钢琴上成就越来越高,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这都是因为父亲曾经的严厉。 随着傅聪的长大,傅雷的年纪也渐渐衰老,这时在回想自己的过往时,他最大的遗憾便是来自于傅聪。对于朋友他极尽温柔,当对方有难时,他可以倾其所有去帮助。他将自己的激情与精力都给予了工作,唯独将自己最坏的一面留给了家人。 在傅聪外出求学的那几年,傅雷也曾给儿子写过很多的家书,在一些言语中他不着痕迹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悔恨与愧疚。虽然没有当面的道歉,也没有温声细语,但傅聪知道父亲的性格是很好强的,能够对自己做到这种地步,已经是很大的妥协。 《傅雷家书》是傅聪与父亲之间的书信往来,之后却成为了文学上的一个著名作品。在其中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在读过《傅雷家书》之后,能够让更多的人明白亲情的意义,也让人学会了什么是珍惜。 四、总结 对于父辈人来说,他们的性格都是有些暴躁的。打骂孩子当时还并不算家暴,只是父子之间亲情的一种升华。很多人都觉得只有让孩子惧怕自己,这才能够起到威慑的作用,但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明白,对于孩子要从思想上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才达到众人想要的效果。 做人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在不同的年纪,扮演着不同的身份。在好友与同事面前,我们强大善良,但往往在家人面前会放下一身的防备,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傅雷是杰出的文学家,却并不是一个好父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fzlc/10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厦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争创全国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