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http://pf.39.net/bdfyy/zjft/170705/5515726.html

南宋米友仁《远岫晴云图》,纸本水墨,纵24.7cm,横28.6cm,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沈从文的中国画意识与“美术革命”之思

文/张森

内容提要:年沈从文在返湘途中致张兆和的书信里,绘有十几幅山水速写,这些速写画面线条精简,讲究布局,宾主分明,勾勒出湘西一带山水的风貌特征,体现了沈从文对中国画的深厚理解。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画面临革新的特殊时期,陈独秀、鲁迅等皆立足启蒙立场倡导“美术革命”,扬写实而贬写意。不同于新文化运动主将们对传统绘画的取舍,沈从文基于自我生命体验与审美趣味,对文人画、宋院画、“四王”画兼容博取,重其布局与意境,并由此体悟文学与绘画创作之相通。新文学家们对传统绘画多元复杂的价值立场,也表明“美术革命”背后的多重性和丰富性。

关键词:沈从文;“美术革命”;文人画;宋院画;王原祁

年由陈独秀和吕澂通信引发的“美术革命”论,与之前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崇写实、反传统、倡个性的观念,与“文学革命”中强调写实主义、“不用典”“不模仿古人”等遥相呼应。陈独秀在“美术革命”中显露的绘画观念,以及鲁迅等人对中国画的相关叙述,长期以来被视作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对传统绘画的基本态度,并认为由此形成了与传统守旧派画家截然对立的局面。然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尽管“美术革命”中的一些重要观念对后来现代美术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但在当时的画坛却影响甚微。20世纪早期北京的大部分画家仍固守传统,陈师曾、金城等传统派画家依旧占据重要位置;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观念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另一种相对的姿态,即新文学家们对传统绘画的亲近与认同。对此,本文拟以沈从文《湘行书简》中的十几幅山水速写为重点,兼及他关于传统绘画的论说,阐明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画革新的特殊时期,沈从文对传统绘画不同于新文化运动主流的独特理解,并对这一差异背后的缘由做思想史层面的探讨。新文学家们对传统绘画复杂多元的价值立场,也有助于打破以往对“美术革命”的单一理解。

一《湘行书简》中的山水速写

从早年在陈渠珍部下整理旧书画,到晚年进行物质文化史研究、预备写《前期山水画史》,沈从文终其一生保持着对中国画的强烈兴趣。他一再表明,自己的创作得益于传统绘画特别是宋元小品画。尽管学界早就注意到沈从文的文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但作为这一关系的基础,即沈从文是如何理解传统绘画,以及他亲自绘作的多幅速写,一直没有得到清理和重视。王德威和李军对沈从文年之后在川行书信中绘制的四组图画,先后进行过相关讨论[1],不过,王文和李文主要是从沈从文的文化心理意识出发,阐释这几幅画体现出的微言大义,并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fzlc/1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