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局座对战争动员和国民经济动员持续研究了十几年,撰写了大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结合当前抗击新型肺炎的形势,选择其中一些内容进行连载,供大家参考借鉴。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动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交通运输动员,兵力调动、物资周转和后方支前等动员工作就无法实施。在战时,交通运输动员是在各种线路上、以各种手段保障战时运输所采取的措施。它不仅是军事行动得以进行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其它动员得以进行的重要保障。

(来源:《LogisticsinWar》)

交通运输动员在战争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包括:军队的机动、集中和展开的运输;兵员补充的运输;伤员的后运;军事物资的运输;经济动员中的货运;城市居民和工矿企业疏散的运输;人民生活的最低的容货运输;为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开辟道路;抢修和恢复交通遭受的破坏。

交通运输动员的主要对象不仅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而且也包括机场、码头、车站、仓库等及各种服务、保障设施。其大致可以分为陆地运输动员、水路运输动员和航空运输动员等。

(来源:TodayinHistory)

现代战争中,军队的机动性更大,需要补充的人力物力更多,这都依赖于交通运输的保障。同时,交通运输还担负着保障战时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任务,担负着从前线向内地疏散工厂、居民的任务。因此,适时地进行交通运输动员工作,对于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英军在马岛战争中的远程奔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战略运输等等,就已充分证明了现代战争对交通运输动员的极大依赖。

海湾战争中,美国远离战场,要把几十万军队和大量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及军用物资运抵战区,交通运输就成为了关键一环。

(来源:Wikipedia)

为保证兵员及其装备物资尽快抵达距美国本土万里之遥的海湾战场,美国采取空运、海运和陆运相结合,军用运输工具、民用运输工具和租用当地运输工具相结合,本国交通设施、盟国交通设施和驻在国交通设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运输行动。

现代战争中交通运输动员

的特点和作用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平时军民双方的技术储备和战时的经济动员是提高作战效能、减少战斗损伤、缩短战争持续时间、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现代战争是合同作战,除各军兵种等正规军参加外,商船队和经济动员力量也是军队的重要补充兵力和支援力量,平时没有一支训练有素和有改装预案的商船队,没有快速动员和快速平战转换的动员力量,就不可能在现代战争中取胜。

(图源: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

综合分析英阿马岛海战和海湾战争中的交通运输动员及实施,感到交通运输动员在现代战争动员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由于海运动员往往占战时交通运输动员量的90-98%,所以又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动员内容。

(一)把商船队作为“第四军种”来建设

商船队是指国家、集体和私人拥有的所有民用船舶,这些船舶中有数十万吨的油轮,有数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轮,有大型滚装船、干货和液货船,也有几千吨甚至几十吨的渔船、驳船等。

这些船舶种类和数量繁多,在和平时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战争时期则是不可忽视和必须进行动员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像美国、英国和苏联这样的海洋国家,一直把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远洋能力和军民两用的商船队放在建设“第四军种”的高度来对待。从商船队的建设来看,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1、商船队是海军兵力的重要支援力量。

海军是一个高技术综合性战略军种,平时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采用精兵合成、平战结合的发展方针,平时少养兵、养精兵,保持一支精干顶用的海上劲旅、一支训练有素的商船队和一些有战争潜力的军工技术设备与产品,战时则能快速反应、有效协同,应付各类威胁并赢得战争。

(图源:美国海军)

自本世纪70年代世界进入海里的海洋经济时代以来海上斗争的焦点开始转向维护经济权益、保卫海洋资源和海上交通线,各国争夺和危机海区也明显由近中海推向中远海域。有鉴于此,对大吨位军用辅助舰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致使作战舰艇部队对后勤补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以中等规模的海军国家而论,平时作战舰艇和军辅船的比例一般为1:1。战时,为保证作战舰队的活动,辅助船的需求量便可能增加1-2倍,甚至更高。马岛海战中,英国舰队作战舰艇和辅助船的比例便达到1:3.82。

美国对作战支援力量和后勤补给需求量进行的一项计算表明,在海外部署一个机械化师至少要运送10万吨以上的物资,为保证日常生活和训练,每天需提供多吨的物资。

(图源:fas)

另据计算,若在大西洋海域与苏联发生冲突,战争初期,美需向欧洲运送万吨军事装备和万吨燃料,其中,90%以上靠海路运输;而若是在印度洋发生战事,则需要大约艘干货船(其中仅25%为国家所有,其余均需向私人征用)以及艘二次大战遗留下来的货船,缺少的近艘船只必须从民用商船中征用。

苏联商船队在国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认为:商船队“是国家海上威力的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战争便是海军舰队的重要后备力量”。80年代苏联海军发展很快,特别是航母、巡洋舰等大型作战舰艇,其规模数量之大、作战火力之猛十分惹人注目。

(来源:Wikipedia)

但是从平时苏联海军的舰队后勤支援、登陆输送和兵力运送能力看,尚不能满足舰队作战需要,其后勤支援能力仅能完成作战需求的50%,两栖输送能力仅为2个摩步师,可运送兵力数量也十分有限。然而,一旦发生海上战争,其商船动员力量则能大大改善这一状况。

只要从现有吨级以上商船中征召50%的船舶,便能基本满足苏联舰队远洋作战的补给、特别是燃料的供给;若同样征召50%的登陆输送船舶,则能输送25个摩步师,从而可保证苏联在海外维持75—万人的兵力。

2、商船队是战时海军兵力的战略预备队。

海军武器装备具有技术复杂、品种繁多、建造周期长和造价高等特点。一般来说,即便是具有较强海军舰艇建造和出口能力的发达国家,舰艇、潜艇从预研、设计、建造到装备部队也要10—15年,航空母舰、核潜艇等重型武器装备则长达20—25年,就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光是建造一艘中型水面舰艇也要4—6年,大型舰艇则需6—10年。

(图源:美国海军)

再则,海军装备价格也十分昂贵,是其它任何军兵种装备所无法比拟的。以美国为例,一艘重型核动力航空母舰80年代造价达34亿美元,90年代就涨到了45亿美元。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8-11亿美元,攻击型核潜艇则达15亿美元。现代海军装备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战时难以突击性大批量生产,平时又不便大量存储的发展趋势。

因此,如果能有效地挖掘战时工业动员的潜力,并能充分利用民用商船的话,将是中和平战矛盾的一个重要选择。历史经验证明,战争期间,商船不仅能作为海军舰队的重要支援力量,经过改装,还能直接参加海军作战,弥补战争损失,迅速扩大海军规模,成为海军兵力的一个强有力的战略预备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对战舰、特别是航空母舰的需求量猛增,所以各国竟相赶建航母。即使如此,整个战争期间,各国建造的航母总数还不到30艘。但在战争期间,美国用商船改装了万吨的舰船,其中,改装的护航航母就超过了艘。

(来源:Wikipedia)

这些用商船改装的护航航母在战争中担任了反潜护航、飞机运载、训练支援乃至攻击作战等多种任务,战绩赫赫。仅在年4月至年9月的一年半间,英、美护航航母便在大西洋和北极水域击沉德潜艇约60艘,在反潜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并部分地弥补了因战前估计错误造成的兵力不均衡问题。

——摘自摘自年代

《国民经济动员的准备与实施》

张召忠

本文到此为止,以下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fzlc/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