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为进一步加快乐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全产业链培育,推动优势企业满产超产,实现疫情防控和农业产业增产增效双胜利,助力实现乡村振兴,7月17日下午,乐峰镇召开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作动员会,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各村村主干、镇直镇办单位负责人、规上企业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部分行业协会、组织代表参加会议。

_

镇长李键钊在会上组织传达学习了上级关于“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促‘六稳’‘六保’追赶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文件精神,并对我镇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部署。

积极打造高标准生产基地。完善道路、水利、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生态护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柑橘、砂糖橘、马蹄笋、花生高产高效绿色种植技术,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适用现代化农机械,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实施使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

积极发展手工面线加工。鼓励和支持手工面线企业发展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鼓励特色食品展销、旅游伴手礼评选,共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满足乡镇居民消费需要,把就业岗位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创新推进主体融合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小农户、贫困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有效带动小农户、贫困户共同发展。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实现形式。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和贫困户参与,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小型产业化联合体系。

强化乡村特色品牌培育。扶持一批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产品研发、商标注册,争创乡村特色品牌、龙头企业、著名商标。加强特色产品展览展示,提升特色产品知名度。发掘一批有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的乡村特色产品,加强宣传推介。开展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主体身份化、营销电商化“四化”试点,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乐峰特色产品品牌。

扎实推进业态融合。积极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特色产业要素深度交叉融合,努力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服务等现代特色产业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以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促进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信任农业、认养农业、可视农业等业态。

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镇党委书记陈金颖强调:此次动员会吹响了我镇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劲号角,是踏实迈向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步。全镇上下要齐心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彻底盘活农林水生态资源,努力开创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作新局面,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产增效,抓“六稳”,促“六保”,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广泛强大持久的力量支持。

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要切实加强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要把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制定村级考核方案;各村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村情研究制定具体的措施办法;农业服务中心要做好相关指导、扶持、服务和考核工作;要确定一名农口干部作为联系人,了解工作开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研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压实责任,明确分工。各村要围绕我镇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层层压实责任,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明确工作分工,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不断提升我镇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作水平;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驻村干部,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上予以倾斜,村干部明年换届选举优先提拔使用;对推动不力的,驻村领导、工作队长、村主干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村干部明年换届选举予以调整。

因地制宜,精准服务。要坚持“一事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在落实落细相关政策的同时,对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作用显著的企业或单位申报资金和项目扶持给予优先推荐;农技部门要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一线,靠前服务,积极对接农林水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技术服务,对接落实好上级政策措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协助特色产品申报,帮助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解决资金,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排难解困。

干货!!!

各村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作重点:

厚阳村:依托孔泉书院的建设,结合周边农业企业打造寓教于乐模式,发扬孔泉书院的文化优势结合周边的种养殖业,让游客在学习中游玩,在游玩中学习潘氏文化精髓。

潭边村: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打造魅力潭边,继续做好环村步道建设,完成环村步道建设,并种植景观树。加强对环村步道与河岸进行环境整治,打造亲水平台与儿童嬉戏场所、垂钓平台。

炉中村:在印山林场“五花一园”、“四季佳果”的发展理念上,依靠印山的各种资源优势发展相对应的种养殖,为印山休闲游提供各种延伸产品和服务。整合镇村养殖资源,构建养殖销售平台。探索中草药种植加工,引进中草药种植技术企业,探索带动村民参与中草药种植合作途径。

福山村:在炉内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整合全村的手工面线作坊,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严格生产流程、程序,严把质量关,共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立“非遗传承所”、“手工面线技艺展示平台”、“亲子活动场所”。

炉山村:加大对笋塔水库生态养殖扶持力度,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依靠马太马蹄笋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马蹄笋种植,扩大种植规模,鼓励利用闲置荒废的坡耕地种植马蹄笋,再由马太马蹄笋专业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湖内村:继续扩大砂糖橘种植基地规模,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生态种植模式,打造湖内“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品牌优势。发展产业(光伏发电)+旅游休闲,依托明英苑和初步建成的环山步道,提升旅游餐饮、宾馆住宿品味,吸引周边游客、香客,拉动休闲游的发展。

炉星村:作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充分运用好现有政策和扶持力度,开展漂流项目前期工作,包括沿河及沿村主干道周边的景观带,形成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果可摘,夏季漂流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春花生和秋花生的种植,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花生品质。

飞云村:重点扶持蜜蜂、香猪和土山羊养殖,在上、下村分别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指导农户走无公害种植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编辑:黄俊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fzlc/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