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作为一种古老的家具,在我国有着多年的历史,它自商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独具规模,在两汉时期被广泛使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数个朝代经久不衰,甚至一度达到巅峰,是我国家具史上的璀璨明珠,同时也被称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古诗中关于屏风的描写灿若星辰:如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通过屏风上的暗影来表达自己孤独的心情;再比如杜牧的“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描述了屏风上人物的鲜活灵动,“纤腰”描述的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宫女,他们因为君王喜欢“细腰”,所以把自己也打造成了“纤纤玉腰”。

随着时代的变迁,永远留存与屏风之中,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时间太久,屏风孤独的立在那里,黯然失色了。通过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屏风上那些优美的画作能够使人浮想联翩、心神灵动。屏风之美,是整个家具史文明的美,也是中国家具史的缩影。中国的屏风文化历史悠久,“屏者,屏也”,屏的意思就是阻挡、隔离、遮隐,所以屏风最初的用途,就是用来挡风,同时起到装饰室内、室内美化效果的一种屏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屏风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下文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屏风文化在历朝历代的发展历程,以及屏风文化对当今室内建筑的意义。

一、屏风的“童年时代”:西周时期

关于屏风的起源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候受气候的影响,人类开始由洞穴向平原陕迁移,而在平原上生存就要面对刮风下雨等各种自然环境。于是早期人类尝试着用木头建筑房屋,也用木头遮风挡雨,他们把树枝扎成一排放在窗户附近或门口,再用棍子挡住,这样风雨就进不来了,最早的屏风也就此诞生了。在《物原》中记载了三个字:禹做屏。由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纪录太少,不能确定屏风是否真的是由大禹发明的,而屏风真正活跃起来的年代,是在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屏风开始出现,只不过那个时候还不叫屏风,通常称之为“邸”或“斧扆”,《周礼冢宰掌次》中写道:“设皇邸。《礼记》中也写道:“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这些记载都反映了屏风“童年时代”的叫法,就像人的小名一样。

同时从《礼记》中的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屏风是供天子专用的,以彰显天子的威严。西周时期的屏风不仅只能供天子使用,而且在不同场合使用也有严格规定,这都是依据《周礼》中关于等级制度的规定而实行的,西周从天子到诸侯都有着严格的尊卑秩序,从饮食、服饰、器物等方面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几筵》记载:“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扆,扆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意为在天子接受诸侯朝觐、封邦建国、任命诸侯时,要在明堂和王位之后摆上屏风,以凸显周天子的威严,来显示周王朝的强盛。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册封诸侯或册封太子的时候,屏风上的图案要用斧纹,以此来告诉他们用武器保家卫国,是他们的责任;在祭天时要用装饰有凤凰羽毛图案的屏风,来表达自己对上天的敬畏,祈求上天让周国国祚绵长。

西周屏风的出现,也与西周的建筑格局有关。西周时期属于上古社会,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掌握混凝土技术,因此建筑的主要材料都是木头,所以封闭性比较差,在夏天纵然凉快,但是到了冬天就会变得寒气逼人,于是人们在室内安放了屏风,一来可以挡住从四面八方吹来的风,二来可以在两个人谈话时遇到第三个人,其中急于回避的人可以躲在屏风后面隐藏,三来屏风上都有灵巧的图案和精致的装饰,所以放在室内能够起到端庄大方、赏心悦目的效果,同时美化室内格局。

西周时期屏风极为珍贵,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享用“独屏”,从湖南临澧楚墓中出土的独屏,就可以看出享用屏风是天子的专利(楚人由于地处南方荒蛮之地,受到周天子歧视,屡次奏请称王都不被准许,于是自立为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普通人是不能使用的,甚至连诸侯卿大夫使用屏风,也要经过请示。

二、春秋战国:天子“倒台”,屏风“站起来”

从郑庄公与周桓王的繻葛之战周朝战败开始,周天子的威严就已经不复存在,于是很多上层贵族才能使用的器具也开始平民化,屏风就是在此时走入民间的。

春秋初期的屏风,底座还以青铜做的瑞兽为主,在列国不断的征伐中,文化也在不断碰撞,家具中的彩绘和漆器开始盛行,它们不断发展,漆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底座,不仅改变了以往的笨重,使屏风变得轻巧,漆器雕刻出来的花纹还更加精致美丽、色彩斑斓,成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物品。春秋战国时的彩绘工艺,使得屏风不再是大件的物品,而是逐渐变得小巧,如湖北望山楚墓中出土的屏风,为动物彩绘纹木雕小座屏,其底座为黑色,又用红、黄、绿三色作为彩绘,通体镂空,整体造型小巧玲珑,各种飞禽走兽用彩绘雕刻的栩栩如生,纵横交错、错落有致。

西周时期受到周礼的影响,无论大小事宜都要遵守周礼,而西周的屏风代表周王的权威和祭祀的庄重,因此屏风上的图案显得神秘而又严肃,非常人能懂,虽然象征了天家威严,但是较为死板。而春秋战国由于彩绘的出现,屏风整体的画风线条流畅,各种奇异的场景、人物、花鸟鱼虫皆栩栩如生,自由灵动且通俗易懂,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朝气蓬勃。

三、汉代屏风:“高科技”折叠式多功能屏风

随着屏风的不断改进,也从最初的独屏变成了多方面折叠的曲屏,更加灵活自由,使用时可以随时拿出来,不使用时则可以收起来,节省空间。与此同时,人们还发明了屏风榻,这是由于先秦时期“跪坐”礼仪的影响,由于人们经常席地而坐,所以床榻都比较低矮,为了挡风保暖,屏风榻就由此诞生了,屏风榻与床齐平,属于小型屏风。折叠屏风和屏风榻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人们发现了一座双翼合叶式屏风,屏风长厘米,高厘米,为三层折叠式,每层宽厘米,屏叶上安装了两扇小门,可以自由折叠。在屏风的装饰上,有精美的青铜鎏金青铜底座和朱雀插孔,更有精美的凤凰等动物的羽毛作为装饰,整体造型绚烂多彩、夺人眼目,完全重现了当年越王宫的金碧辉煌。东汉时期人们发明了“小幅屏”,可以使折叠式屏风之间形成隔断,让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一起倾心交谈而不会被外人听见,他们之间互不打扰,称为“清防。”

四、魏晋南北朝:高大的屏风和床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兴盛的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达,这一时期佛教中的文化与中原文化不断碰撞,自永嘉南渡以后,北方的汉人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的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给人们的家具变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带有异域风情的屏风,比中国的屏风更加高大,由最初的三扇折叠增加到了四扇折叠,甚至二十多扇的折叠,在室内形成了密闭的完整空间。屏风榻和折叠榻相辅相成,此时也增加到了三扇风榻和多扇风榻,还有风榻床,床上设有折叠屏风,可以防止睡觉时的邋遢形象被狗仔“偷拍”,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名士郄鉴想在王家子弟中为女儿选择一位青年才俊,王家众人都打扮成玉树临风、翩翩公子的模样,只有王羲之躺在床榻之上,屏风拉了一半,坦胸露腹,学习蔡邕的书法,郄鉴见此人与众不同,当即就收他做了女婿,“东床快婿”由此而来。

五、唐宋屏风的“奢华风”与“简约风”

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缔造了一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繁华盛世,政治上的清明、经济上的繁华、文化上的交融,使得屏风文化在唐朝拥有了很多雍容华贵的特点。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作为唐代的“国花”,在屏风上被大量的勾画出来。

唐代屏风种类纷繁复杂,从李峤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洞彻琉璃蔽,威纡屈膝回。锦中云母列,霞上织成开。山水含春动,神仙倒景来。修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从装饰材料上看,唐代有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织锦屏风;从装饰风格来看,有山水屏风、神仙列阵屏风;从装饰的意义上看,屏风上有进谏和修身养性的劝说之意,这也是唐代屏风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将具有积极意义的诗句刻在屏风上,以此来告诫王公大臣们要勤务政务、不得荒废度日的道理。

可见唐朝由于经济的发展,屏风的造型不仅比之前朝更加花样百出、锦上添花,而且也增加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屏风,这种使人身心愉快的屏风,不禁让李商隐那种“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心情烟消云散了。

从唐末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到宋代,屏风由于战乱、经济萧条、思想上的转变等等,开始变得简单朴素,从出土的五代十国屏风来看,那时的屏风普遍简单的描绘出屏风中人物所做的事,而没有其他的多余修饰和衬托,虽没有唐代的精致美观,但也独具一格、整体造型落落大方、简朴自然。宋代屏风承袭了唐代制作屏风的材料,用料精美,达到了视觉上的艺术效果,但是在造型上依然秉持着古朴典雅的风格,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屏风高大而宽厚,简约却不失美观。在底座的处理上,宋代加强了简单的花鸟鱼虫等线条,甚至还有简单的几何图案,可以看出宋代在室内设计中已经初步涉及了几何学的理念。

六、明清时期:美丽的装饰物和“康乾盛世”的艺术品

明代商品经济也很发达,同时工商业和手工业开始兴起,屏风也受到影响,不断被改进,明代的很多文人雅士也喜欢研究艺术品,在此基础上将屏风设计的简约而不失精美。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不爱江山爱木工,各种精致的木制品就出自他的手中,明代的屏风大概也是经过这位“不务正业”皇帝的精心打造,变得更加具有欣赏意义,在实用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艺术品的功能性。

清朝前期的屏风承袭宋明以来的特点,同样是简约大方的,尤其在雍正一朝,屏风甚至比康熙时期的还要简朴。“风流天子”乾隆皇帝继位后,由于国家的经济发达,一改往日的简朴之风,屏风的设计开始华丽起来,屏风上不仅恢复了唐代的精雕细琢,而且集书法、画作于一身,整体造型富丽堂皇,这种屏风放在室内,装饰性极强,不仅能挡风隔断,还能装饰室内,使人感叹“康乾盛世”的繁华景象。

七、现代室内建筑如何取其精华

屏风作为一个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的不仅是中国家具之美,还承载着古典美学之美,随着“复古风”潮流的兴起,室内建筑中提倡的古为今用理念也得到了贯彻,在现代室内建筑中,传统屏风中的红木材质、镂空雕刻与各种古典的图案相结合,再添加现代屏风中的日式风格和北欧风格,不仅将室内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大方,还将传统的屏风文化继承了下来,充分取其精华。

在现代建筑中,可以将屏风摆放在客厅和书房中,以中式建筑为主,现代建筑为辅,使用统一的颜色,塑造出沉静、庄重的“书香之家”气息。此外,屏风无论放在何处,都能吸引众多人的视线,起到美化室内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屏风的陈设,可以巧妙的展现出古典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在传统的屏风文化和现代屏风文化的结合中,现代建筑展现了一种典雅的、具有东方气息的人文情怀。

总结

屏风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传承三千年,是中华文明中的无价之宝,也是东方审美艺术的巅峰。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国应该将古典的屏风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赋予屏风文化更加重大的意义,将传统的东方美学继承创新、发扬光大,打造出新时代的屏风文化,也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弘扬四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cx/1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