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玉器的鉴定探究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说起民国玉器,古玩界的很多同仁并不认可,因为很多玩家会把这个时期统称为近现代。近现代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近代史起始于年鸦片战争,到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而现代史却有两种算法,第一种是从五四运动开始,至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种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算到现在。于是在古玩鉴定当中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一部分人一说现代就立即断为新仿,有些人则认为现代也在古玩范畴内,因为年前的艺术品都可以称作古玩。于是人们觉得古玩鉴定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可以采用文学界的划分方法:近代从年鸦片战争至年五四运动;现代从年到年新中国成立;当代从以后至今。 有一些专家在鉴定时,常常会将一件作品称之为近现代,也就是说这件东西是在清晚期到民国这段时间。如果说当代那就是新的,不属于古玩艺术品。而清晚期和民国如此划分,我个人觉得是不妥的,因为清晚期和民国不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及艺术品本身的角度出发,都是有一些区别的。如果直接以年代来鉴别其实是很简单和实用的,如清晚期和民国及年后,这样一目了然,如清晚和民国初期确实有不少古玩难以鉴定,我们也可以说成清晚民国也可。当然这种鉴别的年代划分也有采用的,但我认为这种年代划分比较可取。 民国玉器是在清晚期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实则二者在工艺风格上几乎是相同的,有些手工匠人在做一件玉器时,突然从清晚就到了民国,只是由以前在朝廷带动下的民间玉器,一下子转入了民间,并且有着繁荣的市场,当时在北京前门外廊房头条一带,出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玉器作坊,如文珍斋、宝珍斋、魁盛斋、济兴成、华珍号、天和斋等。 民国初期,北京西单、玉府井、琉璃厂、东四开设了专门销售玉器的商铺,崇文门外还建有专营玉器的青山居货场。大小玉器店铺达多家,有近多人从事雕刻专业工作。并且加上北京和上海等所创办的玉器行会及会馆,从业人员有近万人。 这时期主要生产佛像、仕女、炉瓶等摆件雕刻作品。文房作品因需求依然有着一定数量的制作,尤其是印章留传于世的很多,名家的印章大量增加,材质以田黄与和田玉为佳。玉首饰、佩饰也是异军突起,成为百姓争相购买的商品,所做玉器与百姓的生活更加贴近,更加的世俗化。各玉器作坊之间业务各有分工,前门的作坊多做精品活计,崇文门的作坊以制作粗品和小件玉饰为主。不论京工还是苏扬工,玉雕技艺各自沿袭了当地的传统特色。 田黄被乾隆封为石帝,自古就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称。田黄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爱不释手的东西,因此常作印章而且很多上面都雕一垂钓的老者,寓为“一竿风月”更是风雅之至,此语出自陆游的诗《入城至郡圃及诸家园亭游人甚盛》“九陌莺花娱望眼,一竿风月属闲身”又有《感旧》诗中所言“回首壮游真昨梦,一竿风月老南湖”以表达纵情于山水林间不染尘埃的隔世之情。 如当时在上海的玉雕业中,加工制作的玉器主要的购买者是进入中国的洋人。由于洋人的坚船利炮,彻底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圆明园抢走了大批的珍宝,掀起了洋人对中国艺术品追求的热潮。而扬州艺人生产的摆设玉器受到了洋人的青睐,我们称之为“洋装派”。其实玉器在明清之间,就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被当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非常重视的加以研究和珍藏。在文献中就有记载,20世纪初,“外人之嗜古好奇者,相率来华访购,随而扩张于海外矣”。有些国家和个人为了满足本国的市场需求和好奇心,先后在北京开设洋行,如日本的山中洋行、德国的普林洋行、美国的隆聚作行、意大利的公私洋行以及犹太人的先宇洋行,收购和经营玉器。此时日本、英国、美国的学者也纷纷开展对中国玉器的研究。 而苏州艺人专做玉首饰、花饰,以玉首饰和把玩件为主,被称为“本装派”。另有一支专做青铜器造型,以及模仿秦汉古玉为主的,被称为“古董派”。这时的仿古风潮继乾隆之后再次的井喷,所谓仿古其实也不尽其然,有的则是依照清代或明代的器形而再次创作。 “本装派”及“古董派”制作的玉器主要的购买者是清晚期的大批遗老,他们过着寂寞而富有的生活。他们怀念昔日辉煌下的锦衣裘马,又继承了皇室对玉不懈追求的爱好,于是将一片落寞之情寄托在玉器之中,便出现了仿战汉、仿乾隆工玉器的需求,以至于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 由于在民国时期玉器不受国家管制,民间和国外的大批学者,投入到了对其的研究当中。玉器的学术研究和大量的外销,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也促成了一些艺人在技艺上的成熟。 我国的玉器作坊和商号均属私人开设,又适逢乱世,大都财力不足,成品一般以小件为主,也有为外国洋行及商人来料、来样定做的,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太多主观、客观的思想和文化。其中一部分玉器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中式与西式雕刻文化融合的作品,如大件的瓶、人物摆件、海派家具等,可窥其一斑。很多玉器的样式和雕刻艺术便体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面貌。其间会有一些大件的作品产生。这时期真正的玉器匠人,虽然也受到了利益的驱使,来加工制作玉器,但那时工匠对技艺的崇拜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所以玉器制作精致者不少,不过大都以摹古、修改旧活为主。玉器的形制、纹样基本上沿用了清代的风格,再没有什么创新。 这期间也有专门制作古玉的。由于国内外对玉文化展开的大量研究,使古玉器的需求量大增,于是一些团体和个人盲目的追求商业利益,大量的制假售假,从中获取利益。很多仿古玉器制作并不精美,由于没有一定的蓝本可供参考,很多都是断章取义,又加入了自己对古玉的一些认识,使之为不伦不类作品趋于平庸。 民国玉器从材质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和田玉及水晶、玛瑙、青金石、松石等;另一类是常见的岫岩玉、独山玉等诸多地方玉材,由于这些地方杂玉密度较低,常用于制作假沁色,仿制高古玉。和田玉的数量仍然很少,而且雕工一般都很细腻,体现了好工好料的传统制玉原则,和田玉用来仿清三代的很多,这个时候仿制的清三代的玉器,确实为日后的鉴别带来了难度。 在民国的玉器雕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仕女摆件,仕女在清中晚期时有出现,在民国比较多,主要应归为清代贵族对曾经美好生活所寄予的期望。仕女的形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状态,或走,或坐,或立,也有雕成手执宝剑具有侠义的仕女,这种仕女玉雕文化一直影响到今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cx/11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氢能是新能源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