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家5口人,4个残疾,每月的总收入在元左右,你说,这个家庭算不算过上了脱贫的日子?我相信,除了张维为之流,没有一个人能这样说出口!因为拿这样的收入承载一个5口之家过日子,实在是太贫寒了,它连我们所熟知的人均元都不到!

这是我看红星新闻时看到的讯息。

红星新闻报道说,成都金堂县的张强一家,除了身患肺部疾病常年吃药的张强父亲身体健全外,母亲彭翠红和三个儿子都有先天性残疾,要么肢体上的,要么精神上的,全家的所有收入均来自低保补助的元和大儿子张强一份工作的元,总计元左右。年以前,张强全家只靠着母亲彭翠红捡废纸,炸油条维持生计。彭翠红的双手双脚都只有两根指头,右腿还严重畸形,生活极其艰辛。直到年全家申请到了低保补助后,生计上才稍微缓压了一点。年,大儿子张强又找到了一份社区保安工作,每月能拿到多元的工资,全家人这才“生活条件好得多了”。

张强母亲彭翠红

可“好景”不长,母亲彭翠红不幸患上了颅内动脉瘤,医生说,如果不手术,随时有生命危险;可要做手术,光手术费就需20多万元,这对张强一家来说,可谓天塌地陷,泰山压顶。

看到这里,我顿时对张强一家生活所在的城市成都金堂县产生一个巨大的狐疑,在人均只有元收入的张强一家生活非常贫困的情况下,金堂县是怎么宣布脱贫的呢?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查金堂县的有关资料,可奇怪的是,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年11月17日发布的全省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公告里,最后一批深度贫困地区的7个脱贫县里根本没有金堂县的名字。我想,会不会脱贫脱得较早,是以前的贫困县呢?于是继续查证,不料却竟然发现,这个金堂县不仅不是需要扶贫的脱贫对象,而且早在年就竟然已是“中国西部百强县”了,且名列52位!再一查百度百科的介绍,好家伙,该县不仅蝉联近几年的“中国西部百强县”,且名列13、14位,而且各种“经济竞争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社推进”“机械化示范”等等等诸如此类的名誉头衔长长一串。可见,成都市金堂县压根就和“脱贫”“扶贫”之类的概念远隔千里。

既然如此厉害的“富裕”县城,为什么还有像张强一家这样生活贫苦不堪的家庭存在呢?5口人的家庭,每月生活必须支出的各项费用,起码要有元左右吧,如果想着稍微提高一下生活品质——买车买房什么的就不说了——比如吃点山珍海味,买个好点的电脑手机或电视,度个假旅个游,穿一身像样的服装,甚至看两场电影,买两本好书等等,恐怕日常生活就相当难以为继了。而如果正像张强母亲那样,不幸得上了一种重症大病,那么,“生活条件好得多了”的日子一定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命运。

那么,金堂县为什么没把张强一家纳入扶贫脱贫户名单中呢?或者说,在金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眼里,张强一家的生活状况压根就不算贫困户呢?

如果是前者,金堂县的有关部门和领导是失职的,甚至是渎职的。我们国家从元首到党政机关,一直都在强调,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既然我们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宣布全部脱贫了,为什么还有像张强一家这么生活困难的家庭存在?难道金堂县所谓的“西部百强”是虚假的么?或者说,金堂县人民的所谓“富裕”,是被很多真正巨富款爷“平均”“摊薄”出来的么?用超级富豪下挂成千上万的穷人来搞“人均收入”指标,是最能掩盖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的。因为每月只拿几百元的穷人,被这么一“平均”,顿时变成了每月可入几千元的小康人家。当然,我无法知道张强一家是属于被“平均”的“脱贫”或“富裕”户,还是属于被遗忘或故意疏漏的贫困户。

如果是后者,那情况就更严重了,这意味着金堂县对贫困户家庭的界定标准定得实在太低了!之所以说它更严重,是因为失职或渎职只能疏漏一家一户的脱贫改善;而若标准偏低,则会筛掉很多需要脱贫改善的家庭,而且还正大光明得很。这有点像什么呢?就像大户人家认为,即使每天早晨吃着鸡蛋面包牛奶,可能还算贫穷;而寒门家庭觉得,每天早晨若能吃到一片面包就该算小康了一样。如果以后者的标准来定义贫困的话,我想,金堂县想不“脱贫”或“富裕”也很难了。

所以,我想请金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人员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西部百强县”名誉是否名符其实。如果属实,请本着“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精神,把张强母亲的颅内动脉瘤救助治好,免得大病过后瞬间返贫,再把他家的人均收入提高到至少人均元以上;如果不属实,请你们不要再唱高调!

特别推荐:

金砖五国,为何就中国不是免费医疗?

相关阅读:

必须彻查洛南县伪脱贫的所有造假者责任!

我希望中国的未来: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北斗导航,不能只把“刀子”对准底层人民

当中国资本家压榨中国工人时,美国法院说NO!

前三篇:

河南特大洪灾一幕,又在湖北重现!

关于张文宏是否“投降派”等几件事的微评

韩国破获一起朝鲜间谍渗透活动

o朝天椒o

辣,是一种温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ln/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