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是世界上广泛用于区分人类集群的概念,但在同一个民族之内,有时候还会诞生许多不同的派系。他们尽管是民族,但生活习性、思想观念等都存在许多差别。

这就在民族内形成了“民系”的概念,民系被用于在同民族内区分不同人群。

在人口众多、分布范围颇广的汉族中,民系的运用就很多。

01客家人:起源于唐宋的一支开拓者

客家人,就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与整个民族的特征保持一致,客家人也呈现出地域繁多、影响深远等特点。

从民系起源来看,最早有考证的客家人源自五代宋初之时。原本客家人也是中原居民,但到了五胡乱华,中原大地充斥杀戮与动乱,不堪其扰的一批人开始了流亡之路。

到了北宋年间,迁出的客家人已经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不小的集群。由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依然与中原汉人无异,苏轼曾经叹道“如见中原气象”。

客家人在历史上有过数次大迁徙,基本都是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躲避战乱,其二则是缓解人口压力。

满清入关后,客家人开始了第四次迁徙。但清政府对客家人的压迫很强,甚至专门派兵围剿。客家人也曾经兴起过多次反清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且多次被挤到更加偏远的地区。

太平天国,这是由农民洪秀全发起的起义运动。洪秀全就是一位客家人,他自幼博学多识,却屡次不第。

一次偶然的机会,洪秀全瞥见了一本基督教义的书籍,其中人人平等等观念与他的想法大有相近。

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声势浩大,客家人就是其基本队伍。起初清政府虽然震惊于太平军的声势,但并未放在眼里,仅派出万余名兵士进行清剿。

但太平军战力顽强,多次粉碎清政府的攻击,直至在“天京”建都,攻下了半个清朝。

彼时的客家人已经显露出毅力十足、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精神,这也是他们在多年流浪与艰苦生活中养成的素质。

尽管太平天国最终因农民领袖的阶级局限性失败,但这是客家人主导的第一次大型革命,客家人的思想、政策等深深地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属性与本质。

太平天国期间,还有一支勇猛的“黑旗军”,与太平军一道反抗清政府统治。

这支军队以“黑色漆布,上缀北斗七星”为标志,领袖刘永福也是客家人。

黑旗军曾经代表中国作为越南的宗主,帮助越南人驱逐侵略的法国军队,声名赫赫。尤其是太平天国陷落之后,黑旗军在越南一带的声望甚至还要超过太平天国。

黑旗军也起到了一定的保卫中华南部疆域安全,震慑冒犯者的意义。与太平天国一道,都是客家人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而发起的革命运动。

02为革命敢牺牲,客家人的伟大精神

经历了太平天国,客家人更像是被激发了一种精神,在各种近代中国重大革命中越发广泛地参与、领导,创下了累累功绩。

尤其是在一些在人们的固有观念中,没有客家人参与的运动里,其实客家人的身影早已经遍布。以戊戌变法为例,戊戌变法中客家人的作用鲜有提及,甚至在各家史书里都难以搜集。

但京师发布了百日维新以后,湖南是第一个响应号召,施行新政的省份,而湖南就是客家人迁移后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其中,客家人黄遵宪应当是维新变法期间知名度最高的一批人之一了。黄遵宪被誉为“梅州八贤之一”,与丁日昌、丘逢甲等人齐名。

黄遵宪与陈宝箴共同在湖南推行新政,顺应时势,为湖南人民的觉醒、政治改革、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一系列改革成绩被日本友人称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走向世界第一人”。

当然,客家人在近代革命的成功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本就是客家人,此外还有十余名重要领导人物也是客家人。

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于日本成立同盟会,商讨救国图存的重大路线。原本孙中山以为这个组织会十分冷清,但在日本留学的客家人对此事十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pp/1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