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前几天分享了修大板桌的经历,指出现代实木家具很难承受北方的地暖环境。但是,有人提出了质疑:故宫里的家具经历了那么多年,为什么就不会出现问题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值得专门回复一下。

我得承认,故宫有地暖的事我也是看网友回复才知道的,据说是地火龙。但是,按照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即使这样,其室内温度也绝对不会太高,绝对不会达到现代北方地暖环境下的二十八、九度的程度。

不要小看这十来度的差别,二者对木材含水率的影响极大。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那就不得不提到四个概念: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湿度,以及“露点”。这四个概念这里就不科普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我们假设故宫的地火龙很给力,可以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0度左右(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达到,我甚至怀疑能否达到10度)。我们耐心点,把这些温度都列一下。

查阅资料得知,当露点为10度时,绝对湿度为3.21克/立方米。也就是说,当空气中的水分饱和,窗上开始凝结水珠的时候,每立方米含有9.21克的水分。当露点为20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是18.5克/立方米。

再看现代北方地暖的房间。我家冬天的室内温度一般在27、8度,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取个整,就算30度。当露点为30度的时候,绝对湿度为36.6克/立方米。

现在你明白了吧,为什么室内温度越低,窗上就越容易凝结水珠了吧。这是因为气温低,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也越低,也就露点也低。

先回顾几个知识点:木材中的含水率通常指的是相对湿度,是指所含水分与绝干木材的比值。空气中的相对含水率,是指空气中水分含量与饱和时水分含量的比值。也就是说,空气吸饱水分,也就是达到饱和含水率的时候,这时候的相对湿度是%(与正式概念有点差别,但便于理解)。

先做两个假设:

第一、假设我们平时向生活空间中散发的水分是固定的,比如10克/立方米;

第二、假设我们有一块木板未经过妥善干燥,致使其含水率高达30%。

好了,最精彩的地方来了!我们看看在10度、20度、30度时,分别会发生什么情况:

10度时,每立方米空气最多能容纳水分为9.21克,而我们要散发10克的水分,也就是说室内的相对湿度会始终保持%,而且会有少量的水被凝结出来,最终变成水珠附着在各种表面上,比如窗户,或者桌面。对于湿度为30%的木板来说,这时候不但不会脱水,反之还会吸收一些水分。

20度时,每立方米最多容纳18.5克的水分,散发10克的水分,那么室内相对湿度仍然保持在54%多一点。而木板湿度为30%,还是在补水。

再看30度,每立方米最多容纳36.6克水分,散发10克水分,室内相对湿度在27%左右。于是,对于相对湿度在30%的木板来说,大麻烦终于来了,木板中的水分开始析出,变成水蒸气补充到空气中。而木材在脱水时的变形率,要比吸水时大了好几倍。

更何况为了降温和换气,你还要时不时的开窗,宝贵的10克水分也剩不下多少。按照我的经验,50平方的客厅,24小时加湿5升以上,整个取暖季的室内湿度仍然不会超过30%。

实际上,木材脱水开裂的原理要比上面所讲的复杂得多,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特意做了简化(嗯,绝不是我水平不够[捂脸])。更重要的是,木材的开裂不仅仅只有脱水一个原因,还有材质、结构、承重等等诸多影响因素在其中起作用。我们都不是科学家,我姑且说着,你姑且听着,全当多一个聊天话题吧。

至于故宫的家具,那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是冬天时,故宫的室内温度绝不会太高,即使有地火龙也不行;

二是用料讲究,紫檀、酸枝、楠木等等,都是出了名的稳定。但是仅靠用料讲究仍然不行,大家现在看到的都是修复前的样子。《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里面有一张紫檀梅花的桌子(具体名字我忘了),大家可以看看修复前的样子。

三是传统家具的工艺就已经考虑到了木材变形的情况。这个比较复杂,咱们以后专门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pp/1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