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你不了解的不定时炸弹颅内动脉
据外媒报道,因在年选秀节目《美国偶像》中获得第三名而被人熟知的偶像歌手妮基·麦基宾(NikkiMcKibbin)于当地时间10月31日因脑动脉瘤去世,年仅42岁。 妮基·麦基宾被宣告死亡之前,她的丈夫克雷格·萨德勒(CraigSadler)就在社交账号上发文确认了这一不幸的消息。写道,你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知道了这一不幸消息。我生命中的挚爱周三被确诊患上了动脉瘤。 很多小伙伴在生活中或者影视剧里都听说过“动脉瘤”这个名词,不少人以为动脉瘤就是动脉上长了一个肿瘤又或是有一种肿瘤长得很像动脉,所以叫动脉瘤。其实这两种理解都是不对的,今天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由于膨出部位多数像个瘤子,所以我们称之为动脉瘤。动脉瘤有囊状的,还有梭形的,还有蛇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特殊形态。脑动脉上长瘤正如汽车轮胎鼓了一个泡,行驶过程中随时都有爆胎的风险。 动脉瘤成因 那么为什么会有动脉瘤呢?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现在医学界有三种学说来解释: 1、先天学说。动脉先天性中层缺陷,通俗点讲就是动脉壁先天发育得不好,它没有发育正常的动脉来得结实。这种常见于小儿和家族性动脉瘤。 2、后天学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冲击导致动脉壁的内弹力层破坏,使它承受牵张力的能力下降。继而受血流冲击后膨出形成动脉瘤。 3、综合学说。该学说认为动脉壁发育性中层缺陷、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是发生动脉瘤的三个主要因素。 动脉瘤扩张之后,到了一定的程度会破裂。像吹气球,气球如果吹得太大了就破了。动脉瘤越大,血管壁就会越薄弱,血管壁会承受不住压力,于是就发生破裂。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可达30~50%,幸存的患者中仍有高致残率。由于破裂是不可预测的,因此称之为“不定时炸弹”。 动脉血流速度快压力高,再加上动脉瘤本身形成原因就是血管壁的薄弱,这样想来,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高风险也是情理之中了。动脉瘤的破裂受瘤内动脉压力、动脉壁牵张强度、动脉瘤大小和瘤壁厚薄等因素决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成年人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达到7.5%,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因为未破裂出血没有症状的人也不会平白去做检查,这样一来很多动脉瘤其实并没有被发现。未破裂动脉瘤年出血率为1~5%,国内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6人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的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动脉瘤破裂后所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比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和意识障碍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此外,动脉瘤体积过大还会对周围的神经、脑组织造成压迫,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 动脉瘤的检查 那我们怎么才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动脉瘤呢?临床上通常是通过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脑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手段来进行诊断的,其中,CTA、MRA是无创的检查,DSA是有创的检查,但是DSA最能反映动脉瘤的特征。 动脉瘤的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在临床上主要有三种方式:保守治疗结合影像学随访、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据统计,约70%采取保守治疗的病人死于动脉瘤再出血。所以,我们主张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栓塞治疗。 传统的外科开颅夹闭动脉瘤的手术难度较高,风险较大,而且开颅对患者的创伤较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都将介入治疗作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选择。 那么什么是神经介入治疗呢?神经介入是一种新兴微创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在大腿根部开个小口,造影后在CT等影像设备的实时引导下用导管导丝从股动脉进入,通过身体大血管到达脑部的血管,再进行造影、栓塞等方法治疗动脉瘤。 动脉瘤栓塞示意图 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但是选择开颅夹闭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需要具体病情具体分析,从患者年龄、动脉瘤部位和大小,以及医疗机构水平和设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普惠百姓 介入先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sj/6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苇渡江middot第4期第4回海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