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汽车金融进入互联时代
1.什么是汽车金融?汽车金融行业的前景如何?汽车金融行业如今,不仅仅是汽车金融公司了,就在近一两年内由单纯传统汽车金融公司(还有少量专注汽车按揭领域的担保公司),扩展到专注汽车融资租赁的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目前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4s店的融资服务,一部分是针对汽车消费者的贷款服务。目前大部分的4s店都采用融资服务(当然我也见过现金进货的,年8月库存花了多万,现金成本还是非常高的),一般4s花费进货价的15%到25%就可以花车进回来,有一定的免息期,30天到天不等,视品牌和车型的不同而不同。期限内卖掉这台车并还清贷款不需要付利息(由主机厂付),期限外的需承担利息。汽车金融在中国还是十分年轻的一个行业,我国第一家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是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GMAC),成立于年8月;银监会和央行于同年正式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并在年进行了修订,截止至年3月,我国已经有17家已经开始营业的汽车金融公司(按注册资本降序排列,单位为人民币元):1.宝马汽车金融,48亿,合资;2.大众汽车金融,30亿,外资;3.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29亿,外资;4.三一汽车金融,20亿,中资;5.丰田汽车金融,18亿,外资;6.东风日产汽车金融,15.2亿,合资;7.上海通用汽车金融,15亿,合资;8.福特汽车金融,11.7亿,外资;9.北京现代汽车金融,10亿,合资;10.奇瑞徽银汽车金融,10亿,中资;11.一汽汽车金融,10亿,中资;12.菲亚特汽车金融,5亿,外资;13.沃尔沃汽车金融,5亿,外资;14.重庆汽车金融,5亿,中资;15.东风雪铁龙标致汽车金融,5亿,合资;16.广汽汇理汽车金融,5亿,合资;17.瑞福德汽车金融,5亿,合资。简单统计一下:在已开业的17家AFC中,%外资的6家,中外合资的7家,%中资的4家;从年开始,《理财周报》开始联合专业机构和媒体评选“中国汽车金引擎奖”,11、12、13年的“最佳汽车金融公司”分别是上汽通用/奔驰、上汽通用/宝马、上汽通用/宝马。P.S.外国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进驻中国困难吗?目前看来没什么困难,来自国外的AFC不仅顺利进驻了中国市场,而且还是这个市场上的领导者(如果把合资也算进来的话,毕竟大部分合资AFC也是外资占多数股份并主导日常经营);国内各家汽车金融公司每月都会自发组织一次会议,交流最新数据和行业动态,虽然具体数字不便透露,但目前中国AFC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的top5基本上都是外资/合资公司。在央行和银监会监管方面,根据年修订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监管机构对中资/合资/外资一视同仁,监管政策并无差异,对外资AFC的经营活动和业务范围也没有限制,因此应该可以说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进驻中国市场并开展业务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个行业潜力是不是存在很大空间?是的,潜力巨大。来看一些数据(来自德勤汽车金融行业报告,从D家的网站可以免费下载到):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2万辆和1,.8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6.5%和15.7%。未来几年,中国乘用车销售市场将以每年超过7%的增长率增长,二手车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会超过15%。发达国家的融资购车和租赁的比例之和通常在50%到80%,而这个比例在中国不到20%。印象中之前在公司培训的时候,看到一组数字是:车贷渗透率在北美90%左右,欧洲60%-80%不等,韩国日本70%左右,印度和巴西则是40%-60%之间,而中国最多只有20%;截止至年,汽车金融公司的总汽车信贷资产规模就已经达到了亿,考虑到目前车贷产品市场依然是银行主导,AFC只有40%左右的市场份额,那么汽车金融总的市场规模可能就在亿上下,并且还在快速成长当中,自然蕴含着无穷潜力,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想像一下吧,如果10年内80%买车的人都选择汽车金融服务,将会是多大的一块蛋糕。2.趋势 汽车金融进入互联时代若是一个普通消费者也能成为汽车金融的贷方而非借方,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年2月,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Touche)发布了《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这份报告主要致力于研究汽车金融服务行业的创新和探索。除了传统面向经销商的库存金融和面向购车者的消费金融,其余的几个新兴模式在中国目前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这其中包括汽车租赁、二手车金融、汽车保险及互联网金融。德勤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业早已逐步迈进“网络时代”,汽车金融和互联网之间的交互也必将迸发出更加耀眼的火花。虽然互联网金融并非一个新词,但在汽车业的参与下,互联网金融尚有巨大潜力。这一趋势将吸引新的资本投入,使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汽车金融的主体,汽车金融即将进入互联时代。“水闸”意义不再共享和服务是王道数据显示,年汽车消费金融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有所上升,但20%的高压线仍难以突破。虽然各家车企通过建立汽车金融公司的方式让消费者有了除银行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不过消费者对于审批过程更加灵活快速、车贷品种更加丰富、实时查询手段更加便捷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信贷模式,在资金流通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具有“水闸”效应。银行和金融公司就好比资金流水线上的“闸门”,在信用支持、资格审批、资金账户上拥有着绝对的权力。但互联金融的宗旨是透明、共享和主动服务,这就让传统的汽车消费金融模式有了革新的可能。德勤的《报告》显示,目前汽车消费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焦点集中在两种模式上,其一是通过一系列平台帮助消费者选择、申请和获取汽车贷款。目前网聚汽车贷款人的网站大量涌现,但并未成为市场领导者。其二是协调小规模个体非商业贷款人与需要汽车贷款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目前这种模式并未成形,但具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试想一个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上开辟了汽车金融板块,一个普通消费者既可以通过平台获得贷款,也可以通过融资方式成为他人贷款的投资方。这样的情景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微商时代让库存金融更有活力随着我国市场化利率逐步放开,金融资本市场的活力被进一步激发。除了汽车消费金融外,对于整车厂、4S经销商和二手车经销商而言,汽车金融的互联网化则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对于传统的库存金融生存模式而言也是崭新的一页。与汽车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类似,德勤认为个体贷款人和大型借款人也同样不必借助银行。通过新的融资渠道,集合个体非机构贷款人的短期小额贷款,可以汇聚成长期的批发汽车贷款,从而对单个的项目融资进行支持。尤其对于小规模或者仍在创业阶段的汽车企业、经销商而言意义更大,由于它们需要的贷款规模小、时间短,又缺乏稳固的借贷关系,汽车金融的互联网化可以为其提供短期的资金支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诞生了“微商”概念,含义即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高速流动,利用新媒介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体或者团队,主营的一些项目都带有小型化、合作化的性质,甚至仅仅是一个策划,一个创意,就能够聚集起一帮“有识之士”在网络上成立一个“部落”。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是典型的微商,业内某家专门致力于汽车金融的财富管理公司就已通过多款车贷金融产品,覆盖了消费者、经销商等多个群体。微商时代的来临,对于传统的汽车流通领域而言,将会呈现一条“曲径通幽”的道路,经销商的融资之路也将更加平坦。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经销商融资将不再受限于银行或者厂家。通过大大小小的“汽车金融微商”,经销商们也可在融资的基础上进行更多形式的合作,微商提供给汽车业的更多是互通有无的平台效应,而不单单是资金链的单方面支持。倒逼传统汽车金融业务进行改革互联网金融和汽车金融的联姻,让开展传统汽车金融业务的银行大佬们逐渐坐不住了。银行传统的金融业务中,无论涉及的是消费领域还是库存融资,审核流程较为繁琐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对其汽车金融业务进行了革新。开发出个人汽车贷款“车商平台”系统的某家知名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曾介绍,该平台的建立让银行、消费者、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贷款申请流程大大简化,特别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根据平台实时监控贷款审批流程,一些诸如提车、上牌等手续最快甚至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而对于即将走进互联时代的汽车金融来说,除去产品和平台的演变值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sj/8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京现代汽车金融发布通知机构汽车贷款存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