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从一个资源贫瘠的欧洲小国,一跃成为在国际贸易赛场上屡获“金牌”、“银牌”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可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

荷兰农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全世界,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荷兰农业

基本情况

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年降水量大致为毫米,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然而,荷兰农业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不利条件的制约。

荷兰纬度较高

全国光照不足,平均仅小时,全年平均气温在8.5-10.90C之间,对大田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

荷兰全境为低地

2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1/3的面积仅高出海平面1米,易受海潮入侵或河流泛滥的威胁。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

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仅有.4万公顷,草地和牧场面积为82.6万公顷,拓展农业生产的空间十分有限。

虽然荷兰的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是,它却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国际竞争力。

荷兰农业

VS

中国农业

荷兰与我国一样,土地资源并不富裕,人均农田面积均为0.1公顷。人多地少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粮食生产难以完全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大量进口。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两国谷物进口量都在万吨以上。

(1)荷兰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降到2%,而我国仍在10%,说明其产业结构优于我国。

(2)荷兰的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在3%以下,即用约3%的劳动力,创造了约2%的价值;而我国农业就业人口比重接近40%,即用约40%的劳动力,创造了约10%的价值,这说明其劳动生产率高于我国。

(3)荷兰每公顷蔬菜产出为54.4吨,而我国只有23.0吨,还不足其二分之一,说明荷兰的土地生产率高于我国。

(4)荷兰有机农业面积占比为7.4%,而我国仅为0.4%,而且,荷兰的农药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也明显低于我国,说明其农产品品质好于我国。

(5)荷兰主要农产品中,只有谷物属净进口,其他产品均处净出口局面;而我国的主要农产品,除渔业外,都处于大比例净进口的局面,说明其农产品自给能力和贸易优势均强于我国。

荷兰

农业亮点

荷兰农业非常发达,在设施农业、花卉产业、科技创新、订单农业、规模经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都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1.设施农业高度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

对于现代技术的应用非常普及,不仅体现在高度机械化、精准环境控制(包括自动补光、调控温度和湿度、通风、补充CO2等),也体现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比如智能补光,这边温室都需要给植物智能补光,并且给植物供给CO2来增强光合作用。

自动装盆机器。电脑上编好程序,自动装盆机器找到位置后,进行装盆。有扫码功能,工人可以在电脑上,可以找到目标花卉在哪个生产台哪个位置。

彩椒玻璃温室基地的智能采集车,自动采集输送辣椒,地面是磁力轨道,每个过道有个芯片,可以辨别车在哪个位置,并且前方有障碍时会自动停下。

2.利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和防控、生产

荷兰很注重信息化操作和田间监测、大数据收集。这些基地的大数据建立很完善,将大数据输入电脑,利用信息化控制温室的各种自动化操作和防控。

这里的大多数温室基地,很少出现病害,多是预防为主,并对什么时间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大数据搜集,一旦出现病害,根据大数据进行防控。

3.智能化配肥喷灌系统

荷兰的基地,基本会配套3~4个大的配肥罐,提供作物生长不同时期,所需的肥料营养,后期通过电脑操作,即可全部实现智能控制。

盆栽花卉基地采用潮汐式灌溉方式。电脑自动调整每种花卉所需的肥料,一天一次施肥,一次5到10分钟。在不同生长时期,侧重供给的营养也不同。

草莓基地的配肥车间,液体肥料储存在四个配肥罐,通过电脑设计配方混合,完全自动化控制,当场混合当场使用。

4.领先的生物防控技术

这里的玻璃温室,对黄板、杀虫灯以及应用天敌等物理、生物防控方法的应用到了极致。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也以矿物源、植物源药剂为主,化学药剂用量在20%以内,甚至一些设施基地不用任何化学药剂,完全达到有机水平。

在各温室大棚中,我们在一些作物叶片上看到了许多如捕食螨等害虫的天敌,这种利用自然生物链的天敌方式保护作物生长,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天然环境。

5.高投入、高产出的典型经营模式

盆栽花卉基地一平米的投入成本在欧左右,其中欧土地价格,欧为建造等成本。但是,高投入换来的农产品产量高、品质好,效益自然高。同样,在1.6公顷的番茄基地,其一平方米投入成本在~欧元。一亩地产量50吨,收购价格折合人民币6元/公斤,一亩地销售价格30万人民币,全部做出口。

6.主流的无土栽培模式

在荷兰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比例高达80%,而设施园艺的无土栽培比例高达90%。并且普遍采用岩棉做栽培基质的全岩棉营养液栽培模式,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由于岩棉不含营养成分,基地管理人员还会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做到精细化管理。

7.产业链各环节职责分工明确

荷兰农业从种苗、种植、服务组织、收购、分拣、销售等,都有对应的环节,各环节分工明确,却又紧密协作。

8.各环节把控非常严谨

无论是生产中管理,还是生产后的筛选和态度,荷兰人的严格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控果。在番茄基地,农场主告诉我们,为了保证品质,他们控制番茄每株结40串,每串只有5个番茄果,多出来的花必须摘除。并且在每年九月份下种,10月1日移栽,次年1月份收获,长到8月底结束,然后整株砍掉,重新栽植。

物理隔离。辣椒繁育基地每年有超过0个杂交,在荷兰有平米育种温室。这里的物理隔离做得非常好,即便如此,一旦发现一个外来生物,就会毁掉所有的辣椒基地,没有回旋余地。

保持温室清洁。进入多个基地参观前,都需要进行消毒,并且要穿防护服,对这里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如此,对玻璃温室内环境控制很严格。保持温室清洁,基本作物也就很少得病,因此,这些温室基本很少面临病害的问题。

标准检测。在番茄和辣椒基地参观的分拣环节,每个番茄和辣椒的重量、品质都将接受检测,达到标准的将通过,进行包装。不达标的,则会被挑拣出来,淘汰掉。

严格把控价格。对于鲜花拍卖市场未卖出去的产品,决不降价销售,而是予以销毁,以保证花卉价格的稳定。

9.水和肥料循环利用,没有污染

玫瑰、番茄、辣椒玻璃温室基地,乃至草莓大棚设施等,均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全部普及。其采用的滴灌系统,是封闭循环的系统,不会产生废液,营养液使用椰壳加易普润液体肥料。

10.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在苹果基地,苹果树根周围用铁丝网围了一圈,是为了防兔子的。与国内不同,这里的苹果不用套袋技术,基本不打农药,使用肥料较多。并且,苹果园和梨园都采用了果园生草的方式。

11.合理的种植防控方式

荷兰公司苹果梨果苗种植基地公顷面积,全球销售万欧元,用复合有机肥种植,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没病的时候,三周打一遍药。6月底—7月初添加锯末,目的是为了生根。锯末透气,会给植物一定的空间,让作物往上生长不会很困难。

苹果苗底部有一根母本砧木横向种植于土壤中(国内为竖向种植),长出枝条之后剪掉,这样一个母本可以用30年。

荷兰给中国关于发展温室的启示

1、未来是高科技大棚和垂直农业的时代。这两种方式可以节能环保,增加产量,免于使用农药和化学农资产品;2、节水、实现水的零消耗也是大棚未来的一个方向;3、数字化智能管控;4、机器人管理。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sj/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