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从有了战舰之后,就不断地发展出越来越巨大的舰炮。尤其是一战时期和二战时期,各大军事强国先后诞生了大量的巡洋舰和战列舰,尤其是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主炮口径是毫米,整个炮塔重量达到多吨,都赶上当时一艘驱逐舰的重量了,一枚炮弹就有一吨半重,火炮射程40千米。

美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甚至装备了毫米的50倍口径主炮。但是,到了今天来看,似乎在全球的先进战舰上,大口径舰炮都没了踪影,为何这种攻击能力强悍的巨炮,现在突然消失了呢?大部分军舰都装备76毫米到毫米的主炮,尤其是现代的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舰炮大部分是毫米和毫米,护卫舰和大一点的导弹艇装备的也大都是76毫米主炮。巨炮不流行了?原来是时代变了,其实不然,因为76毫米口径的舰炮已经够用了。

在先进战舰上不再装备巨炮,是因为有了新的替代者:导弹及无人机等。这些新型武器的攻击能力更为强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现代无人机的发展如火如荼,从战舰上起飞无人机后,执行任务更加灵活,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就连俄罗斯海军来说,不足千吨的小舰都装上了“口径”巡航导弹,具备远程打击能力。

第一方面来看导弹的发展,确实让巨炮已经没必要存在了。现代战舰上开始装备的导弹,已经全面向垂直发射型号挺进,其威力早已今非昔比。在射击距离上,巨炮的射程一般最高也就是四五十公里,也不会太远了。但是,在大型战舰上装备的先进导弹,攻击距离早已达到了几百上千公里。这样一来,战舰无需太靠近海岸,就可以向岸上发动攻击,自身的安全性也得了极大的提升。

尤其是巡航导弹的出现,比如美国最先发展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该型导弹可谓是名气远扬,参加了美国对外的所有战争,在首轮打击的必选的武器,发生战争美国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向目标发射多枚巡航导弹,这种武器在巡航状态飞行,速度稳定,燃料消耗比较低,进而射程也比较远,具备较强的隐蔽突防能力,打的也比较准,各国海军舰艇都在研发和装备这种武器。当然,在攻击精度上,巨炮只是依靠其威力进行大面积毁伤,无法进行精确打击。但是导弹却可以加装精确制导模块,根据地图来进行攻击,甚至可以做到说打窗户决不打门。

第二个方面,就是无人机的发展,让巨炮也没了存在的空间。由于无人机控制起来更加灵活,各种武装无人机层出不穷。这些无人机在战舰上放飞之后,可以像蜂群一样,直扑对手。它们还可以编队飞行,进行战术点杀或者围攻。巨炮最多也就是十来管一起发射,但是,无人攻击机的数量,及其携带的武器弹药数量,要比巨炮来得更为猛烈。巨炮的弹丸一旦发射出来,就不受控制了,但是,无人机却不同,可以随时改变攻击方位,甚至收回攻击,都是可以从中途改变作战方案的。所以,巨炮没有灵活性,也是其不得不消失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方面其实也比较重要,那就是巨炮在战舰上占据的位置太大了,令战舰的设计受到限制。在隐身能力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如何设计高隐身性的战舰,成为战舰性能的核心点之一。但是,巨炮除了本身巨大之外,其在舰上的位置也让战舰无法向隐身战舰进化。炮身是不可能隐身的,其基座是一个巨大的模块,无论如何设计,装备巨炮的战舰,都无法设计成为隐身战舰,在战时只能是一个活把子,导弹马上就能找到并摧毁。所以,巨炮退出历史舞台是理所当然。

再者说拿重量来说也不可能,大口径巨炮的重量就说给减重,那也得至少几百吨,现在的舰艇都是几千吨最高也就是一万多吨,一个火炮就显得太重了,不伦不类的,所以说还是减重,况且大口径火炮射程也提高不了多少,毫米舰炮射程都能达到几十公里,再有电磁炮的出现,大口径火炮更不可能登台了。

巨炮存在的历史阶段,是有特定条件的。但是,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战舰的性能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越来越巨大的炮弹,而在于更精巧,攻击距离更长,同时也更易于控制的新型武器。比如电磁炮和激光武器等,可以说是巨炮的变种,未来也会越来越多地装备于新型战舰上。当然,口径较小的76毫米舰炮,其实就足够近程防御了,再远的就交给导弹和无人机去完成任务吧,所以,巨炮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yf/1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