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疹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8839607.html
        

上海市重点智库论坛日前在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人民城市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来自上海市重点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并做深入交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我们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的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既给智库研究提供了生动的议题素材,也需要智库更好地回答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设性、创新性的意见建议,拿出可操作、有实效的解决方案。

提高人民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治理水平

上海市委党校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智库首席专家李琪教授认为,当前要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城市治理“目的论”“方法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开创人民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一是根本目的。“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目的论层面阐明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以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二是系统集成。从方法论层面阐明必须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对城市治理模式、方法、手段进行整合创新。1.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组合创新运用,有效发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的集成效应;2.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城市治理活动中的深度融合应用;3.推动党领导下的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三方面的有机衔接。在经济治理层面做到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与集成,在行政治理层面做到放权、管理、服务的创新与集成,在社会治理层面做到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创新与集成。三是重要环节。从重点论层面阐明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有效服务城市高效运行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当务之急”。“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增强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不断提高人民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人民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整体格局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教授认为,城市基层党建是党的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必须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人民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整体格局,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体系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城市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二要着眼于明责、赋权、增能,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聚,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三要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四要加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做活“精细化”文章,下足“绣花功夫”,打通城市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彰显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价值力量。

风险时代超大城市治理机制应聚焦能及时“找到人与组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认为,超特大城市由于人口基数巨大,社会流动性强,各种流量汇聚,容易引发不确定性问题与风险性问题交织发生。风险时代,超大城市治理的主题已从传统简单静态的“部件管理”向多变、复杂、不确定的“事件治理”转化。从满足城市人民的需求、维护社会秩序、推进城市发展的综合视角出发,把生活需求之事、社会秩序之事、城市发展之事和城市治理之事有机地统合起来,建构“以事为中心”的超大城市治理的新型主题迫在眉睫。同时,需要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整体性治理体系,并在合理界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在关键时刻、重大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找到人与组织”。此外,通过“权力—空间”两大中轴要素的统合,将“组织、人、事、资源、技术(平台)、价值”六大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围绕“党组织”这一核心主体,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统合型城市治理权力结构体系、“需求导向与服务提供直接对接”的统合型城市治理平台体系、“事务协作与过程连通”的统合型城市治理机制体系,从而为建构生产、生活、生存、生态、生命“五位一体”的超大城市新型治理范式奠定基础。

上海“一网通办”实践对政府组织形态形成怎样的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改革创新与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南教授认为,上海的“一网通办”,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转型。从年提出到现在,“一网通办”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整合,不仅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也可以实现一次不跑,而且充分实现了从原来以部门为中心到现在以用户为中心,特别是作为系统的结构变革,真正彰显了人民眼中的整体性政府。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政府围着市民转,这是根本性的变化——以人民为中心变成了现实,特别重要的是“一网通办”使政府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网状结构得以出现,而网状结构又意味着新的政府组织形态,即“敏捷政府”得以呈现。这就是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推动流程再造和结构重组,回应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这个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

新型治理模式急需与之匹配的保障机制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教授认为,随着上海城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尤其是一切以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着力点的改革举措不断推出,新型治理模式正面临一系列治理机制的深层次挑战。未来,改革需在“人民城市”发展理念推动下,进一步探索与新型治理模式相匹配的保障机制,如:构建以人民满意度为着力点的新型政绩评估机制,超越“大而全”“标准化”“部门主导”的思路,形成有效呈现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治理绩效指标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的多层次公共性生产机制建设,以公共资源配置的公众参与、协商共议为着力点,构建现代社区公共性基础;优化党建引领制度深度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机制设计,增强基层党建的系统整合能力,为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良性互动提供重要支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研究员在总结本次论坛时表示,市社科规划办今后将在科研组织、智媒融合、成果转化、国际编译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以上海市重点智库论坛为代表的一系列智库品牌,加快构建体现上海特色、代表国家水平、具有国际影响的上海新型智库方阵。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智库承办,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协办。

    

栏目主编:王多

    

本文作者:王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yf/1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