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仪器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它受益于采用各种前沿技术的最新成果,同时也面临各种前沿技术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的挑战。作者简介:李昌厚

李昌厚,男,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原仪器分析室主任、兼生命科学仪器及应用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仪器及其应用研究;长期从事光谱仪器(紫外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旋光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激光拉曼光谱等仪器)、色谱仪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及其应用研究;特别对《仪器学理论》、各类分析仪器的可靠性设计、影响各类分析仪器可靠性的性能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分析仪器和如何用好分析仪器等有关问题有精深研究。以第一完成者身份,完成科研成果15项。由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鉴定;其中13项达到鉴定时国际上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2项填补国内空白;以第一完成者身份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上海市)科技成果奖5项(含国家发明奖1项);发表论文篇,出版专著5本。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五届、第六届副理事长;全国物理光学、光谱仪器、高速分析技术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认监委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常任评审员、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多项重大仪器及其应用专项的技术专家组组长或成员、上海市科学仪器专家组成员、《光学仪器》副主编、《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光谱仪器与分析》副主编、上海化工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员等数十个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和成员。曽经先后担任过多个国内外从事各类光谱、色谱等仪器研发、生产和有关媒体等高科技企业和学术团体的技术专家顾问,为他们联合召开的各类技术交流会、各类技术培训会等讲课、做学术报告多次以上。

前言由于科学仪器是“四两拨千斤”的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基于它在国家的科技、经济、国防、民生和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在“农、轻、重、海、陆、空、吃、穿、用”各行各业,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所以,加速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yf/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