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民生新闻,不魔幻
中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0/5218643.html 前段时间,修眉小吴火遍全国,那英俊有型的眉毛成功征服了亿万少男少女。 浙江的民生节目《黄金眼》因此火了一把,没人能够想到,这种地域性超强的土味民生节目也能成为网红推手,成为时代弄潮儿。 魔幻的民生节目就此重新跃入了公众视野。 为什么说民生节目是魔幻的? 举个例子,当年的《西安零距离》出过这样一则新闻:“打井挖出怪物,是菌类还是肉灵芝?”新闻引起巨大反响,这个肉呼呼的怪物一时间引发热议,节目组甚至在网络发布寻求答案。 我知道你能认出来的 ▽ 扯淡吗?扯淡。 魔幻吗?魔幻。 相较之,南京的民生新闻一点都不魔幻。 在南京众多民生节目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南京零距离。 南京零距离是南京人最认可的平台,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南京人,生活中遇到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或是目睹了什么交通案件,第一反应都是:我要跟南京零距离韶韶。 △没有座椅休息,找南京零距离 △目击翻车,找南京零距离 △游戏账号被封,找南京零距离 △修路堵车,找南京零距离 △被贴小广告,找南京零距离 总之,南京人遇到什么事情都想找南京零距离,这个初心不改、青山常在的民生节目就好像是个万能的百姓护卫。 所长第一次陪外婆看《南京零距离》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当那个歪嘴光头小眼镜的主持人一出现,外婆眼里霎时迸发出光彩。 孟非是个典型南京人,带副眼镜,有的黑框有的银边,但却没什么知识分子的模样。读报的时候耷拉着眉眼,从他舒展的表情就能感受到南京人骨子里的悠哉。 孟爷爷永恒的神态 ▽ 他有多受追捧呢? 有次孟非直播时,突然失声说不出话,电视台的电话被打爆,都是来关切慰问。有的粉丝甚是责怪起电视台“怎么没把我们人帅心善的仔仔照顾好?” 回到节目本身,零距离的是写在脸上的。 先先后后曝光了“互联网+传销骗局”“后标营情色产业”“连云港走私牛肉”“收购霉大米的黑作坊”“废棺木被大批购入做成家具”……就连遮挡车牌、无证驾驶的新闻几乎每天都会曝光一起。 慷慨激昂、痛斥阴暗、妙语连珠、勇于自嘲……这是南京观众对孟非主持的感受,也是对《南京零距离》的感受。 若是放在今天,是会被的。 而像“男子变性变了1/3,如今娶妻生女”的新闻也是由孟非播报的。 看似荒谬,但在那个时候,这则新闻的播出简直就是对当代边缘化人群,对性别自由,对个人选择最高调的一次展示。 孟非还曾点评“周杰伦歌词竟成中学月考题”的新闻,批评现代快报这个标题不合理。“为什么要用竟呢?这又不是石破天惊大逆不道的事情”。 接着便放了一通至尊彩虹屁,“周杰伦人长得确实不咋地,但是真的是个音乐天才!” 网友发现孟非女儿喜欢周杰伦,笑道孟非这波操作真是一箭双雕。 但其实这个新闻还有更多的深意——周杰伦在当时掀起的是新浪潮,当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兴起,必定会受到旧思想的排斥与苛责,孟非这一番话其实也是在否定与抗议这种旧思想。 说到底,《南京零距离》还是刚,不仅痛斥违法乱纪,还敢于提出正确但不主流的思潮,这也是种冒险。 尽管《南京零距离》在南京人心目中C位出道了,但是其他的民生节目也各自精彩。 不得不提的,就是《老赵说交通》。 老赵,原名赵建国,东北人,主持的《老赵说交通》是中国首档说交通的节目,谁也都没能想到,这样的一个交通类民生节目,能火。 老赵当年有多火?那些闯红灯的、超载的、违停的司机大哥看见老赵在执法,第一反应不是“对不起我以后不再犯了”,而是“哎呀你是老赵!我特别喜欢你!我一家人都会看你节目!” 年老赵去世,虽然他已经离开很多年,但感觉在电视上看这个直率爽朗的交警怼人还是昨天的事儿。 接棒的人是王宏琪,《宏琪说交通》播出了各种曲折离奇的交通事故:酒驾、闯红绿灯、逆行、套牌,以及路边专业碰瓷人士的影帝影后级演技,耍无赖技能展示,情节引人入胜、跌宕起伏、高潮迭起。 故事一: 从前有个人开了一辆十几万的别克,变道时撞到一辆四百万的玛莎拉蒂,全责。这位女司机下不了驾驶位,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腿抖。 换所长,所长也抖。 故事二: 碰瓷屡见不鲜,但这位小伙儿睿智地选择了一辆在停车场的车。人家完全静止的!用意念撞你吗? 碰瓷的继续嘴硬:你看,这个反光镜都被撞弯掉了! 王宏琪:这个反光镜是活动的。 这节目也不高兴和你插科打诨,或是严厉苛责,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显得真实又权威,值得信任。 当然,除开《宏琪说交通》的诚恳朴实,南京还有更火热激情的节目:《听我韶韶》。 听我韶韶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民生节目,它是一档时事评论类节目,所以尤其看中主持人的口才。 而老吴,就以一口标准的南京话叱咤风云多年。 动不动就在镜头前讲得额头冒汗,满脸涨红,老吴说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我本人脾气不大好,想好好说话但一激动就夹生,么得办法”说着手一挥,戴着眼镜的脑袋晃晃,“第二点是南京话实在太像在骂人唠!” △老吴兴致勃勃解释南京话“呵儿屁”,顺便夸金陵晚报胆子越来越大了 市井、爱打抱不平、横冲直撞的老吴就像是你隔壁那个南京大爷,会在“染色猪肉作坊24人获刑”的新闻下,义愤填膺,“依老吴看,这个刑判得太轻了!” 啥都看不惯,啥都想插一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南京人来说,老吴的形象就是心中那个敢怒敢言的自己。 南京的民生新闻与南京这座城市,在互相影响。 老人可能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背不利索,但是东方、方方、东升的名字一个都不会搞错。 什么《法治现场》、《有请当事人》、《东升工作室》,遥控器在一家人手下摩擦出火花,就为了在广告期间无缝切换,其手速堪比叶修那一招龙抬头。 南京人民对这些民生新闻的喜爱不言而喻,其实放眼全国,南京的民生节目也是不一样的。 在全国的民生新闻都被冠上“魔幻中国大赏”的时刻,好像南京的民生节目跳脱出来了。无论网友怎么翻找,也找不出什么荒唐可笑的事儿。 △浙江《黄金眼》精选合集,每一条都精彩至极 民生,民生,说到底都是百姓生活,而百姓不是炎亚纶也不是邓文迪,百姓的生活实在没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儿。所以很多民生新闻节目会有倾向选取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有剧情性的新闻进行推送。 节目做得有趣了,又博取了些观众的注意,自然讨巧。 但南京似乎并没有出现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乌龙事件。南京终究是有金陵王气的,始终有一种端着的气质,做出来的民生节目也是。 这样说不上好,也不能说不好。娱乐性是趋势,但新闻的价值应当好好守护。 南京仍然做着专注于正统的民生节目,勇于曝光,致力于曝光。“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的slogan深入人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觉这是个值得依靠、值得信赖的节目。 还被抱在手里的小孩儿都认识“这是孟非,那个是说交通的老赵”。遵纪守法的概念,好像真的通过几档民生节目,深入了南京城市民的心里。 这才是一档民生节目,应该拥有的意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cx/10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连除了地标打卡,还有现代博物馆,参观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