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古典音乐最后的仪式感

纵览古典乐坛,几乎每一位叫得出名字的大师,都被“天赋异禀”一词形容过。然而,这些天赋,因为基因、家庭背景的推动,多多少少存在“必然性”。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天赋不真实,而是一些本身具有的客观条件,促进和催化了这份天赋——比如身在音乐世家,遗传了双亲的艺术细胞,家境殷实,从小受到严苛的系统教育……若这样的条件底下还无法成才,那也确实算不上“有天赋”。那是否存在绝对的天赋型人才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克劳德·德彪西是其中之一。他的前辈中没有任何一位涉及音乐事业,父亲是小店店主,收入勉强维持生计,没法给儿子提供任何教育辅助,且计划着让孩子成为一名水手。即便如此,德彪西依然凭着满怀的才情,打开了一个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之世界,成为现代音乐的创始人之一。或许连德彪西的家人都会感到诧异——这个孩子的音乐天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明明没有遗传因素,家里也没人懂音乐。姑姐克莱门汀的垂爱,让德彪西得到了学习钢琴的机会,老师对他实在欣赏,宽宏地免去了他的学琴费用。德彪西十分珍惜这份恩情,几年后不负期望地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学费则由这位老师全额资助。然而,学院授予的系统教育,并不是德彪西成才的关键。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他甚至没有怎么好好坐在教室里一板一眼地研读,未毕业即离校,只因无法忍受恪守传统的课堂,可谓性格反叛。但上帝对这位奇才始终慷慨,在此期间,德彪西遇到了其一生中的“贵人”——热爱音乐且慧眼识珠,资助过多位音乐家(包括柴可夫斯基)的梅克夫人。梅克夫人即使德彪西编造了自己“现年20岁,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的谎言,善良的梅克夫人也没有因此否定他的才华,依然聘请实际上只有18岁且肄业的德彪西担任子女的钢琴教师。给梅克夫人做家教的那段日子,德彪西过得很滋润,也受益匪浅。他有幸跟随梅克夫人一家旅居欧洲,来到了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还在梅克夫人的俄罗斯庄园里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这位大师的极富特色的新颖和声,对年轻的德彪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他后来所开创的“印象主义”音乐奠定了基础。穆索尔斯基后来,德彪西偶然认识了比自己年长14岁的法斯尼耶(Vasnier)夫人并坠入爱河。与法斯尼耶夫人的相遇,是德彪西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法斯尼耶家里,他接触了马拉美和魏尔伦的诗歌,并被当时颇为流行的印象派绘画感染,这成为他日后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法斯尼耶夫人》毕沙罗绘年,“不好好读书”的德彪西凭借《浪子》(LEnfantprodigue)赢得罗马大奖,并获得了一份奖学金以及在意大利罗马的法兰西学院4年留学的资格。然而,在罗马,“浪子”德彪西仍然没法适应校园,还曾得到如此的作业评语:“这种模糊的印象主义是艺术真理最危险的敌人”。这令他对这充满窒息感的地方深恶痛绝。年,德彪西没有完成罗马的学业,只身离校前往德国拜罗伊特参加音乐节。在那里,他被瓦格纳式的歌剧深深影响。年,在巴黎世博会上,德彪西听到了爪哇岛的甘美兰合奏(印尼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吸取了其对五声调式的运用手法。年,德彪西与诗人马拉美结识,并加入了以马拉美为首的巴黎文艺沙龙。这期间,他更深入地领悟到这些诗歌的魅力,开始为它们谱曲,由此诞生了大量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的音乐创作,并逐渐发展成为他最终的艺术风格。马拉美德彪西的“反叛”可谓贯穿了一生,短期的系统教育固然对他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但真正铸就其“印象王国”的,是他绝不固守传统学习和创作模式的“反叛”以及由此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经历。他天生聪敏的五感,让他在经历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又让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和突破。书籍《德彪西:一个人和一位艺术家》如此写道:“德彪西是描述大自然精微之处的诗人,但并不只描绘眼睛看到的,而是通过感情体会后再表达出来。他并不着眼于景观本身,而是着眼于由景观激发出来、转瞬即逝的印象,而不是定格于常在的现实。正如梅兰德所说,没有所谓的绝对印象派;这只是一种趋势——趋向于纯感觉或纯感情。”是的,如此“有感而发”的音乐和古典主义已相去甚远。在德彪西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紧密的思想性和逻辑性,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且神秘莫测的色彩。除此之外,德彪西大量地采用并不断扩展自己的和声规则,摒除所谓的“和声禁忌”,将其从传统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他的和弦进行完全达到了如画家一般排列色彩的效果。与其说他是“印象派”音乐家,不如说比起“正统规矩”音乐形式,他更注重表达自然流动且奔涌的乐思。德彪西本人也不喜欢自己的风格被定义为“印象主义”,或许他所追求的,只是不受拘束的不确定性与真实的情感流露。“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诺诺企图制造意义的音乐。”他曾说。德彪西一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许多作品更成为现代音乐的典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年,适逢其周岁诞辰,DG和DECCA特别推出一套别开生面的德彪西作品集,当中收录其所有主要作品。历来的德彪西录音非常多,为什么说这一套“别开生面”呢?因为其中的每一曲,都特别精选了众多版本中的权威演绎,由不同的演奏家完成,而不是统一收录固定的演奏者录音。这些演奏家,大部分都是乐迷耳熟能详的、巨匠级别的名家——阿巴多、古尔达、米凯兰杰里、齐默尔曼、阿格里奇、阿巴多、内田光子、布列兹、海丁克……当中不乏被公认为德彪西演绎权威的音乐家。这一套专辑有助于古典乐迷了解到一个更全面的“德彪西”。(扫码即可试听)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张CD收录了一些年份较早、录制于录音技术尚未成熟时期但极具聆赏价值的珍贵录音,如与德彪西同时代的俄罗斯音乐家安塞梅演绎的德彪西舞剧作品《玩具箱》、钢琴家弗里德里希·古尔达弹奏的德彪西钢琴小品等。

乐迷评价:

1.尽管之前陆陆续续买过其中的一些零散单张,但是看到这个DG全集大包依旧忍不住还是尽收囊中!2.大包子全部撸完,感觉德彪西的精华已经基本涵盖了。录音没得说,演绎在我听来都非常出色!3.德彪西精选集,几乎把最著名的都选出来了,是很好的入门碟。原装进口:《德彪西作品集》周年纪念套装18CD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珍藏

往期回顾:

马友友与丝绸之路合奏团,中英双语二重唱《念故乡》

雅尼经典演唱会现场:雅典卫城/埃及金字塔

田里的双胞胎姐妹,竖琴二重奏演绎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ln/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