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刷新合资车价格下限,除了现代起亚
刷新合资车价格下限,除了现代起亚,还真没有谁了。 最近,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两家韩系合资厂商都推出了新的入门级家轿,号称全新一代的现代瑞纳,以及名字也换掉的起亚焕驰,瑞纳售价为4.99-7.39万,而起亚更低,为4.99-6.59万,刷新了主流合资品牌最低入门价格(不算铃木北斗星和奥拓的话)。 这对于追求品牌和性价比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貌似有很大吸引力,“5万不到居然买到技术成熟的合资车?!”这应该是韩系两个品牌最想听到的消费者心声了。 点击车型查看大图 但也许这只是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YY而已,今年两个品牌销量大幅下滑的势头估计还会延续。 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来看,韩系车除了现代途胜以1万出头的销量徘徊在SUV月销榜20位左右,“万辆俱乐部”和月销前十已经再没有韩系车的身影。 而从全球市场来看,现代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仅仅是微增(相比去年同期仅增长40亿人民币左右),但由于美国、加拿大、韩国三地高达万辆车的召回成本,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7.9%缩减到6.0%。 起亚的利润缩水程度更大,净利润率仅为3.0%,在全球汽车制造商中处在较低水平。作为现代和起亚的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销量的缩水是这次销量滑坡的重要原因。 这时候韩国媒体坐不住了,认为韩系车并非产品不好,在华销量遇阻是因为“反萨德”行为。表面上这些思密达们似乎有理有据,自2月底韩国乐天集团董事局决定为部署萨德供地,国内掀起自发的韩系企业抵制,现代、起亚在华销量跌入冰点。 但堂哥认为“萨德”只是一条导火索,从销量数据看,韩系车销量下滑其实从年就开始,“萨德”不该背销量下滑的黑锅,根源还是韩系车企自身。 从数据来看,年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达到了巅峰,到年虽然保持恒定的体量,但已经出现下滑的势头,年开始明显的下跌,要知道那年中国车市整体还增长了5%。 是什么原因导致韩系车在华市场的颓势?估计韩国媒体也不愿深究,因为这脸被打得太狠。 一.其他合资对手价格下探 年可以说是合资车型价格下探的起点,从紧凑级到中级车型,中期改款和换代的新车型都有一定的价格下调。当然,韩系车的价格水平还是处在较低的层面,但对手的下探大幅缩小了差距,这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消费者的选择。 试想一下,韩系车买家看中的是什么?配置、价格还有合资品牌光环,但论品牌力,韩系还比日系要低小半级,面对价格下探后价格相差更小的德美日系品牌车型,消费者更愿意多加点钱买一款品牌更好的产品了。 二.自主品牌崛起,国人更愿意为自己的品牌买单 -年是自主品牌真正外放的崛起节点,这是加速韩系车下滑的推力。论产品性质,自主品牌其实跟韩系品牌差不多,都是主打的是配置、性价比,虽说在可靠性上,韩系车的确要优于自主品牌,但随着自主品牌车型在设计、品控、甚至是自主研发上的水平越来越高,即使暂时还没有强大的口碑,但表面上大幅拉近了与合资车型之间的差距,就算可靠性上与韩系车还有距离,但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为自家品牌的成长买单,韩系车的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是被自主品牌蚕食的。 点击车型查看大图 换个角度来看,自主品牌的产品已经很好地覆盖了5-15万元的消费者,已经覆盖了韩系车的主力地盘,预算再高一些大家都趋向买德美日系产品,没有你现代、起亚什么事。 三.多代同堂,过于追求KPI 再来就是产品老旧,“多代同堂”的手段韩系车不敢说自己最先玩,但确实玩得最顺溜、最过分。以北京现代来说,从当年的伊兰特,升级到悦动、朗动、领动......还有什么悦纳、瑞纳......老车型好卖,不舍得放手,新老车型子长时间同台销售。 点击车型查看大图 从市场来说,这的确获得更大的KPI和利润,因为一个伊兰特车系就能覆盖7-16万的大跨度,满足各种预算需求的买家,年就是韩系厂商通过这个手段达到颠覆的一年,甜头尝到了。但也留下了隐患,低端产品盘踞,中高端车型难以往上走,品牌打不出高端的招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ln/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京现代领动优惠220万报价916万
- 下一篇文章: 北京现代嗨不完的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