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已知且留存下来的信息,我们知道国内生产的第一批轿车是上海SH轿车,这款车是以50年代初期的奔驰S为原型所打造的;而同时期的轿车还有北京东方红BJ轿车,这一台则是仿制前苏联GAZ21“伏尔加”轿车所打造。

不过,当时轿车并不符合国情发展,且不论当时更迫切需要生产工具类车型,单单道路状况也难以允许低矮轿车的行驶。在尝试了井冈山、CB4等一系列大型轿车甚至敞篷车之后,更实用的BJ逐渐替代了这些车型成为主流。

年,北汽提出了重启轿车生产的工作。之所以将其称之为“现代轿车”,是因为年代西方轿车逐渐有了新设计和新技术,而这些变化来自于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改变。国内造车前辈们意识到了这一领域的落后,于是打算紧跟时代趋势生产自己的“现代化轿车”。

于是北汽BJ的设想便提上了日程,这台车于年开始生产,由北京汽车制造厂(BAW)所制造,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北汽”中的一部分。北汽BJ的外观造型完全由原创设计,造型匀称线条硬朗,外观不输同时代的日本车型,中规中矩的风格也非常符合当时国人的审美。

北汽BJ的车身尺寸为//mm,轴距为mm,在当时已经属于大型轿车的序列。而最亮点的部分是它的发动机,它搭载一款完全国产的V6引擎,编号为6V92Q,由北京内燃机厂生产,据悉是根据BJ的发动机改造而来,排量为2.6L,最大马力匹,最高时速可以达到km/h。

除此之外还有信息显示,这款车还有搭载2.4LBN,也就是BJ引擎的版本,以及两台搭载日产转子发动机的原型车。没错,转子发动机不止马自达有,日产也曾推出过,这款发动机最早于年搭载在一台达特桑“阳光”RE车型上,最大马力也是匹。

听起来这台车是不是很厉害?事实也确实如此,北汽BJ在设计、做工和性能指标上可能并不输给其它“西方车型”,但从年到年7年的时间内,北汽BJ只生产了台,而后便被封存销声匿迹。

日本汽车书籍中记录的北汽BJ

北汽BJ之所以未能成功,一方面是当时高级轿车的消费人群确实稀少。

而另一方面,有文件称当时企业决策层对这款车“决心不足”,北汽BJ有一些超越当时生产水平的工艺,因此生产成本大,对“供应链”的要求高。但在当时国内并没有完备的生产和供应机制,而企业层面并没有下决心以这台车为支点,建立起更成熟现代化的造车系统。

因此,负责造车、设计的前辈工程师们确实努力了,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之后,这款车完全停产,虽然在年又尝试推出了BJ轿车,但也只是尝试而已。

更重要的是,北京的两大经典车博物馆中,并没有这台BJ的身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sj/1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