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博物馆落户虹口,沪上多位大咖作家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这一届的主题很现代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你有没有打算出门逛馆呢 而小北要告诉大家一个重磅消息 那就是咱虹口又将 新添一座博物馆 上海文学博物馆 是不是很激动! 这个博物馆拟选址位于 海宁路、四川北路口的18街坊 建筑面积约㎡ 计划将于年建成 以后北外滩的小伙伴们 又有了一个文艺且高品味的去处 参与上海文学博物馆策划的 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孙甘露说 这座博物馆不只是 梳理、展示、研究、讨论 上海现当代作家作品 还将融入发展中的城市风貌 成为未来文学的温床和摇篮 接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良传统 上海文学博物馆将承担收藏展示、文学研究、对外交流、作品研讨、文学教育培训、公众文学活动平台等综合功能. 听说虹口要建立这样一座博物馆 很多作家大咖们也表现地很兴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大咖们都怎么说的吧 (按姓氏笔画数排序) 马尚龙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著有《上海制造》《为什么是上海》《上海女人》等多部作品。 我对文学博物馆的期待是,它是热的却不是闹的;它是静的却不是冷的。 文学博物馆的热,在于它应该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的文化元素,甚至就是一把标尺,它应该是在常态下也有文学爱好者去参观的。但是这种热一定不可以闹哄哄的,也绝不是一个秀场,那都是对文学的亵渎。 它的静在于,它应该像是作家的书房,作家的客厅,不需要五光十色的LED,不需要很人为的布展痕迹,让参观者安静地进入作家的思想园区,但是静不能冷,在我们不指望它是一个广场文化的时候,我们也不愿意看到文学博物馆的清冷。文学博物馆的冷,那就是这一个城市文学的冷。 最重要的期待是,这一个文学博物馆,是会还原文学真实历史的博物馆,同时也是可以写入将来历史的文学博物馆。 王国伟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城市化的权力傲慢》《我经历的22个出版事件》《从维也纳到爱丁堡》等,曾出版《文化苦旅》。 凝聚着上海近现代文学灵魂的文学博物馆,将是当代上海文化复兴的起点。对接上海近百年的城市发展,期待文学博物馆能活化文学资源,外溢精神气质,成为上海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坐标。 王唯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城市文化评论人。著有《与邬达克同时代》《苏州河,黎明来敲门》《十个人的上海前夜》等多部作品。 特定空间,总会产生特定文化,这已被恢宏的上海近代史反复证明了。 假如说,徐家汇的三水交汇之地,西方宗教最初登场,继尔激发了东西方文化的冲撞;那么,在虹口,在那个地域中,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粲然。 试想,仅仅一条多伦路,曾经走出多少位左联作家?在那个酷烈的时代,他们书写悲痛,书写挣扎,也书写拯救,他们佐证了上海不屈的情感。 是的,虹口,文学博物馆,不会有更理想的选择了。 汤惟杰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字记》特约编审。 虹口区四川北路沿线曾经是近现代文学的温床,这里汇聚过众多出版社、编辑部、新旧书店、文学社团,许多作家、出版人、媒体人在这里居住、活动以及聚会。而相较于其它区,虹口的人口结构以中等市民阶层为主,移民(包括侨民)多、学校多,学生聚集的特点也让它的文化特别有利于文学的生长。 上海文学博物馆的特色在于,她馆藏品呈现(展览)的方式不是它最主要的特征(当然,也包含有这一部分内容),她汇集了中外写作者(诸多类型,创造,评论,翻译,研究等)之家、文学读者爱好者之家、文学教育节点等多重功能,是一个活(活动,活跃,生活)的文化空间和文化品牌。 她应该是一个向全体上海市民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她应该倡导文学生态的多样性和文学趣味的包容性;她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养成空间。 汪涌豪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游侠史》《中国游仙文化》《中西与古今之间》等多部作品。 元明清以降,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上海曾诞生过许多伟大的文学创造,留下了不少足以彪炳史册的经典作品,它们既是这座城市最忠实的代言,也实实在在地拓展了城市文化的空间,为东西方交汇过程中自身的历史定位写下了生动的一页。 以建博物馆的方式保存它们,不仅有利于城市文脉的保护,更于其未来的发扬大有助益,所以允称上海文化的盛事! 沈嘉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著有《小绍兴传奇》《石库门·夜来香》《上海老味道》等多部作品。 虹口区不仅留下了鲁迅、茅盾、丁伶、叶圣陶、沈尹默等大师的生命印记与思想结晶,还有左联的热血与呐喊。 同时,这片区域也是东西方文化正面碰撞并融合的平台,在战争的灰烬中不屈地绽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花。今天及后来的作家都可以将自己的灵魂放在这里洗涤一下。 上海文学博物馆不仅要真诚地、自信地、与读者平起平坐地展示文学的成果与编年史,更应该是作家创作与思考的出发点。 同时,我希望上海文学博物馆是一本内容丰厚、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基调明朗但不刻意掩饰阴影、留有巨大想象空间的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郦亮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青年报记者、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奋战于新闻最前线,极大推动了上海文化事业的发展。 上海文学博物馆建在虹口是名至实归。上海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源地,虹口又是上海文学的重地,有深厚的文学底蕴。鲁迅等文学巨匠就曾生活在这里。虹口迎来了上海文学博物馆,而文学博物馆未来也一定会把虹口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 秦文君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小香咕全传》等多部作品。 上海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发源地,期望几代儿童文学的风采和文学精神,能通过将要在虹口建立的这个上海文学博物馆得到传承、体现和凝聚。 管继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著有《上海说事》《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作品。 上海文学博物馆是凸显海派文化的一个亮点,我想它应该更注重的是浓郁的地域特色。从茅盾的《子夜》到今天的《繁花》,从《金锁记》到《长恨歌》,从十里洋场到市井弄堂,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让人看到的却是这个城市多维的、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特色。 潘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高级记者。著有《文化人生》《心动苏州河》《蓝色评论》等。 我想象中的上海文学博物馆:选一位有情怀的、纯粹的作家当馆长,代表大都会的文学形象;海纳百川(上海作家也包括在上海出书成名的各地作家),但拒绝泥沙;不以数量论英雄,重视写得少而精的作家作品。 东京近代文学博物馆 据小北所知 日本东京就有一座近代文学馆 开设至今50余年中持续 收藏、普罗和不遗余力地 向大众推出各种文学主题 展览、讲座和交流课堂 不仅为许多日本作家和读者 提供求取知识、交流沟通的场所 其本身早已成为 东京地区知名的文化地标 而将来出现在虹口的 这座上海文学博物馆 也一定能够打响上海和文学 这两张文化品牌 成为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上海新地标 你对它有多少期待呢 欢迎留言告诉小北~ 编辑 孝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sj/3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特别
- 下一篇文章: 山东泓相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团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