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高山特色现代农业挑起乡村振兴ldq
近日清晨,当许多村民还沉浸在梦乡中时,罗田镇梓桐村石寨堂村民谭仕忠就前往离家不远的石斛园劳作。 “你可别小看这些指头大小的药材,值不少钱,我们这是靠山吃山嘞。”谭仕忠指着石头缝里和树上的石斛笑着对记者说,4年前,当地政府引进石斛产业,他在自家的荒山上种了多株石斛苗,今年年初采摘后卖了多块钱。 谭仕忠居住的地方是一个与湖北利川建南接壤、满眼都是山、满眼都是石林的高山村。近几年,当地像谭仕忠一样通过发展中药材、“靠山吃山”的村民达30多户。 其实,石寨堂的故事只是罗田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用现代特色农业挑起乡村振兴“大梁”的一个缩影。? 高山村有了“黄金产业” 蓝天白云下,崇山峻岭间,一条条田间便道阡陌交错。穿过星罗棋布的村落,青瓦白墙鳞次栉比,与漫山遍野成排的白色烤烟地垅交织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 5月2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罗田镇长堰村时,村民周永富正在田间整理烤烟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周永富指着眼前成排的烤烟地垅对记者说,近几年,当地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他流转了4亩土地给烤烟专业合作社,一年有上千元的土地流转费,加上在合作社务工,一年至少有块钱的进帐。 近几年,为将烤烟产业做大做强,长堰村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新建和整修10多口多个立方的山坪塘,通过管网接到田间地块,解决了生产用水,同时,硬化了将近10千米的田间便道,将原本不起眼的“鸡窝地”变成了“土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优质良田。同时,成立了7个烤烟专业合作社,在全村发展烤烟多亩,土地流转费加上在合作社务工,每年能为当地村民带来超过50万元的纯收入。 据了解,近几年来,罗田镇因地制宜在六合、长堰等高山村发烤烟多亩,年产值超过万元,烤烟产业成了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 错季水果鼓起村民“钱袋子” 暖阳下,连绵不断的山峰,青得像发光的水晶,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在山峰间拐来拐去,眼前,山脚下、房屋边,漫山遍野成排的梨树尽情地舒展着枝桠,鸡蛋大小的梨子缀满枝头,似万千铜铃,分外惹人喜爱。 “今年60亩翠冠梨和黄金梨至少能卖10万多块钱,这要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当天中午时分,雨后初晴,海拔多米的罗田镇六合村,阳光正好,风儿不燥,记者来到罗田镇六合村4组时,村民谭远蓉正与老伴在屋后的梨园里除草,自信快乐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谭远蓉告诉记者,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她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了40亩向阳的坡地,加上自家的土地,一共混合栽植了60亩翠冠梨和黄金梨。头几年,谭远蓉按照技术人员的建议,在林下间种时令蔬菜,夏季西瓜、秋季红辣椒、冬季萝卜,卖蔬菜的钱用来支付土地流转费和购买肥料,以种养种。去年,60亩梨树开始挂果,今年进入丰产期。 “再过一个月梨子成熟上市,与低山地带的水果错季销售,价钱好,10万块钱雷都打不脱。”谭远蓉满怀信心地说。 罗田镇组织委员魏国强介绍,近几年来,该镇共发展了亩、梨子、李子等高山“错季”特色水果,鼓起近百户村民的“钱袋子”。 特色农业挑起乡村振兴“大梁” “你可别小看了这一坝水田,田中有稻,水中有鱼,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产的是真正的绿色大米,市场价最少可以卖到10元一公斤。”穿过壁立深壑、流水潺潺的磨刀溪,记者来到长滩镇红石村,这个地处方斗山上、平均海拔多米、有长滩“屋脊”之称的偏僻小山村,村民向国庆正在自家稻田里忙活。 向国庆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在红石村推广生态稻鱼种养殖技术,他种了两亩地的水稻,一年能赚将近一万块钱。 罗田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即有大规模种植,素有“贡米”的美称,近年来,为打响罗田大米品牌,当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通过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科学种植技术,培育出了适应本区域气候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及稻鱼共生示范基地,米质部分指标甚至超过了泰国香米,产品供不应求,拥有很高的市场美誉度。目前,罗田镇稻谷播种面积达多亩,年产值超过万元,带动余户村民家门口稳定增收。 罗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位于万州的东南部边陲,满眼都是山,没有污染,环境极好。然而,缺少支柱产业一直是制约罗田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拦路虎”。近几年来,罗田镇因地制宜,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厚植生态优势,建成中药材石斛标准产业园亩,何首乌、丹参、虎杖亩,带动29户村民户均增收超过0元;发展高山蔬菜亩、水果亩;仿生石斛50万丛、中药材亩、油桐亩、烤烟亩,上千户村民依靠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吃上了“生态饭”,特色现代农业真正挑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梁”。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黄玉保 编辑:刘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sj/8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叮璧山现代农业发展一季度成绩单来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