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复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675023176807750&wfr=spider&for=pc

陈列设计,包括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本期内容主要涉及书本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但是对于这部分的内容,仅仅书本所列并不足够,下期将针对具体的形式设计进行复习总结。

陈列的类型和特点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

陈列和展览

博物馆有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陈列,也有短期展出、经常更换的陈列。在我国博物馆界,一般习惯上将前者叫做陈列,将后者叫做展览或临时展览。但实质上,陈列和展览二者并没有根本的差异。

基本陈列

我国博物馆大都有体现该馆性质和任务的主要陈列。这种陈列有比较稳定的主题、内容、展品(主要是馆藏文物标本)和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构成为陈列体系,我们通常称之为基本陈列。

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一般小型多样,经常更换,展品的选择较为自由,可以较多利用模型、复制品以及照片等,有时甚至可以照片或美术作品为主,陈列内容、结构和艺术形式也较为灵活。

经常举办临时展览,是活跃博物馆工作的一种有效办法,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基本陈列之外的十分重要的业务活动。

各类陈列的特点

不同性质的博物馆有不同的陈列,我国陈列的类别主要是按照陈列内容来区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社会历史类陈列;

自然历史类陈列;

艺术类陈列;

科学技术类陈列。

博物馆陈列的每一大类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类。而以上各类陈列,均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社会历史类陈列的特点

社会历史类陈列,主要是系统地展示全国或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和基本线索,或者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概貌。这就是通史陈列,或断代史、地方史陈列的基本内容。

历史陈列以文物为主,通过将实物有逻辑地组合在一定主题之中,形象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通过视觉直观的感受历史信息。

在历史类陈列中,一定的辅助展品是必要的,常常将文物和必要的辅助展品有机结合起来,以能够更好地反映历史内容。

革命纪念陈列

革命纪念陈列是社会历史类陈列中的重要部分,我国革命纪念馆大都是在纪念对象活动的旧址建立的,陈列一般包括两部分,即原状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前者是主体,后者是利用旧址的非主体部分或盖一新建筑物以纪念对象事迹为主要内容,是对原状复原陈列的补充。

自然历史类陈列的特点

自然历史陈列是展示自然界某一部门的基本内容,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不仅要展示物种及其自然环境资料,还要着重突出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和利用。

建立自然陈列,通常使用的有分类陈列法、生态陈列法和景观陈列法,并且大量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将光、色、声、形(标本)、景结合起来,再现自然环境和生物群的生活动态,揭示出自然的多姿多彩和生物对自然的适应性,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艺术类陈列的特点

艺术类陈列主要通过造型艺术作品,反映人类的艺术实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揭示美的本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教育。

艺术陈列的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一流派、某一艺术家的。展品一般全是原件,通常不使用复制品,对展出条件的照明、温度、湿度等要求也比较高。

科学技术类陈列的特点

科学技术类博物馆是我国近年兴起的十分重要的博物馆类型。这类博物馆的陈列有多科学综合性的,也有某个门类的专业科学技术主题的。

博物馆陈列的其他划分标准

博物馆陈列除上述按内容来区分外,还可以按其他标准来区分。

按陈列场所

按陈列场所区分,可以分为室内陈列和室外陈列两种。一般博物馆主要是在室内进行陈列。

室外陈列/露天陈列

室外陈列,也称为露天陈列,而露天陈列通常专指露天博物馆的陈列,室外陈列还应当包括一些原状保存性的陈列,如国家历史公园、民俗村等。

固定陈列和流动陈列

一般博物馆的陈列展出地点大多固定不变,有时也会举办流动展览。

流动展览

有些博物馆为了更广泛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在固定陈列之外,还常常举办流动展览。流动陈列的展品选择、陈列设计都有不同于固定陈列之处,要求内容简明、展品轻便。

按观众对象区分

按观众对象区分,有儿童陈列和盲人陈列等等,也有按照展出的时间分为日间陈列和夜间陈列等。

有形陈列和无形陈列

所谓有形陈列,指的是博物馆传统的陈列,以突出实物为主,配合一些辅助手段。

无形陈列是博物馆的一种新发展。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成就,充分发挥视听技术的作用,代替具体的实物。

组织陈列的原则和基本程序

要办好每一个陈列展览,首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①先进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②先进的科学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③艺术性和普及性

④增强精品意识,创作陈列精品

博物馆筹办陈列有主要原则,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程序,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研究、设计和多方面、多工种的协作过程。

首先,要研究并确定陈列的主题、基本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的;

第二,要选择征集必要的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

第三,要深入的进行陈列内容和展品的研究,拟定陈列大纲和计划,研究文物组合;

第四,要进行陈列艺术形式研究和设计;

第五,要进行辅助展品和必要设备的设计和制作;

第六,要进行现场安装和布置;

第七,在筹办陈列展览的以上每一个工作阶段,都需要听取馆内外专家和观众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评估和修改。

一般来说,筹办陈列的工作程序,需要至少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①总体研究与设计;

②内容研究与设计;

③艺术形式研究与设计;

④辅助展品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

⑤陈列的现场安装与布置;

⑥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⑦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陈列设计策划

要办好一个展览,首先需要经过系统的设计,确定好主题和展示方案,具体包括:总体设计、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

总体研究与设计

首先要研究与确定选题,包括博物馆应该筹办怎样的基本陈列?每年应该举办哪些临时展览?这是博物馆实现其主要社会功能的基本前提,是总体研究与设计工作的第一项任务。

每个馆有不同的级别、环境、性质和任务,以及不尽相同的基本群众构成与需求,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适宜的选题。

基本陈列选题的确定,关系到博物馆长远的基本建设,是博物馆带有战略决策性的重大问题,不仅需要博物馆自己研究,也要广泛征询社会上各方面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同时主管机关也应当充分重视,审慎研究与批准。

新筹建的博物馆和陈列固然重要,对于一些建设多年的博物馆以及基本陈列,也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研究与设计(案例:陕西博物馆陈列改造)

对于临时展览,虽然是短期展出,博物馆也应当给予同样的重视与精心策划、周密考虑,吸取馆内外的意见和思路,再安排展览的计划。

陈列选题的研究确定,除了确定陈列主题,提出陈列的基本内容和陈列艺术风格的设想与要求外,还需要考虑筹办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本馆藏品状况是否能够提供足够或基本所需要的展品、专业力量、展出场地条件、所需经费、时间等因素,只有基本具备或有困难但可以解决,博物馆才可以决定举办这一主题的陈列和展览。

内容研究与设计

陈列内容研究与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根据陈列主题进行陈列内容的研究,制定陈列内容设计方案。所谓的陈列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陈列主题所要表现的有关学科内容;

另一则是表现陈列主题所需要的文物、标本及其他展品。

对陈列内容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以后,就可以着手进行陈列内容设计方案的制定。所谓陈列内容设计方案,就是陈列大纲和陈列计划,可以根据需要先拟定比较简略的陈列大纲,在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充实,制定详细的陈列计划。

陈列大纲

陈列大纲,就是陈列主题框架。简而言之就是陈列纲目。将陈列主题、陈列分为哪些部分、每部分包含哪些内容、展览目的等内容进行有格式地组合。陈列大纲经过总体研究设计组审议通过以后,就可以进行进一步拟定陈列方案。

根据部分院校考察过的情况,真题中有可能会出现让考生拟定陈列大纲的要求,特此提供案例如下:

陈列方案

陈列方案,即陈列的具体计划,是陈列大纲的具体化。陈列方案要列出全部的陈列品,包括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在陈列大纲中,单元是基本环节。单元下可分为若干组,必要时还可再分小组,由若干单元组成完整的陈列体系。

编制陈列大纲的核心是如何充分的揭示陈列主题,这必须有一个扎实的科学研究过程。陈列品的组合,首先在于陈列品的选择是否准确得当。同时,还要掌握文物出土的新消息,了解需要补充的文物有征集的可能,然后再考虑必要的辅助展品,提出辅助展品制作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把有关的陈列品组合在一起,成为分组表达主体思想的群体。

辅助展品

博物馆陈列以文物标本为基础,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辅助材料,称为辅助展品。陈列的辅助材料大致有以下几种:

科学性的辅助材料:包括地图、图表、照片、拓片、模型、沙盘等;

艺术性的辅助材料:主要是根据陈列内容的需要而创作的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布景箱、半景画、全景画等景观设施等;

文字说明。

陈列艺术设计

陈列设计除了要表达完整的主题,考虑实用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其艺术性设计,更好地烘托展品内容和展览的主题思想。

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陈列设计,由陈列内容设计和陈列形式设计组成。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实现先进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和谐统一,是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艺术形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要实现以上的统一和原则,艺术形式设计应该首先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①创造良好的展出与参观环境。

②正确理解展出主题与内容。

③组织好产品,并给予恰如其分的陈列地位。

④陈列艺术形象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⑤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⑥整体完整统一下的多样变化

⑦要富有艺术感染力

⑧要善于借鉴、勇于创新

总体艺术设计和部分艺术设计

陈列艺术形式设计,包括总体艺术设计和部分艺术设计两部分。

陈列总体艺术设计的具体任务是:

①指出陈列艺术设计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

②制定《陈列总体艺术设计方案》;

③抓好各部分内容表达时的前后均衡关系;

④处理好各种陈列因素之间的关系;

⑤抓好艺术质量和工作进度;

⑥抓好规格设计,掌握好陈列艺术形象的完整统一;

⑦解决观众参观的环境艺术与室外艺术以及观众参观时所需要的设施等。

凡是牵扯到陈列全局的艺术问题,总体艺术设计都要经过认真的考虑和广泛征求意见以后,作出具体的规定。

部分艺术设计,也就是具体陈列内容的艺术设计,包括场面设计、辅助陈列品设计和柜内设计等。

具体设计应该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艺术构思,最终创作出陈列形象。

艺术形式设计的条件

①陈列展出场地的状况,对于陈列展出的一幅效果有很大关系;

②陈列设备和陈列用具,可以补充或弥补陈列建筑的不足,为展出创造更好的条件;

③展品的形体对陈列艺术形式有重要影响;

④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工艺和技术条件。

⑤艺术设计必须有利于保护文物标本的安全。

一般艺术规律在陈列中的运用

陈列艺术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在设计中正确地运用一般艺术规律,可以取得更好的陈列效果。主要包括:形体与空间、阴暗与色彩、质感与量感、具象与抽象、对称与均衡、静止与运动

陈列语言与方式

博物馆自始至终都在诠释,不同的诠释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对不同的人群产生不同的影响。

事实上,诠释并不局限于博物馆内部,任何与收藏保管和展览相关的部门或单位,都应当利用主体建筑甚至管理工作本身完成对文化及物品的诠释。诠释并不仅仅在于说明一件物品及其意义,同样也可以提供一件物品的保存信息。诠释的对象

博物馆诠释的对象是人,即博物馆观众。

由于人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前期经验(即这个人来到博物馆之前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兴趣、好奇心和预期设想,所以博物馆的每位观众都会带有自己特殊的目的来到博物馆。好的诠释,应当具有丰富广泛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设计,以及广泛的包容性与灵活性,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能够根据这些需要对诠释方式进行更细致的调整。

博物馆在对诠释内容及形式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调查、吸收和考虑观众因素及需求,以沟通交流的方式取代诠释者的主观偏好。当诠释者的目的与观众的目的不一致时,很容易造成诠释的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展览设计需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博物馆所做的诠释不可能同时取悦所有人,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及主体观众群,即博物馆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对象。

诠释的目的

诠释的目的是什么?在确定目标人群后,需要根据这一取向确定展览的目的。是为了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并培养审美,还是为了总结和传递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或特定主题?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法,明确诠释的目的,对诠释方式和形式设计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诠释的方法

在明确诠释目的后,就可以进行设计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诠释方式的选择往往是通过沟通完成的。这种沟通策略既包括博物馆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也包括博物馆对观众群的调查研究,以及博物馆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只有确定了完整有效的沟通策略,才能够对展览的设立提供最有效的指导。

博物馆采用的诠释方法通常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其中:

静态展示

物品、说明文字与标签、模型、图示、照片、模拟立体布景、场景造型、资料页、导览手册、学习单.etc

动态展示

现场诠释、语音导览、人工讲解、讲座、电影录像等影视产品、活动模型和动画、计算机互动装置、机械互动装置、可操作的物品、戏剧演出、网站.etc

距离届

考研还有

今天的复习内容就到这里啦

欢迎添加

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点滴!

编辑:谭嗣音

往期精彩回顾

认知考古、美术考古

博物馆藏品保护与保存

博物馆藏品管理及相关工作

公共(众)考古

新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的定义及研究方法

考古学发展简史

中国博物馆发展简史

西方博物馆发展简史

考古学是什么?

博物馆是什么

最新!各校初试参考书目整理(下)

最新!各校初试参考书目整理(上)

闲凝眄

轻戳这里给小编投喂鸡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yf/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