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型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饲料企
北京治疗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作者顾垒 关内区设备专员 随着生产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精技术的普遍运用,粗犷型的生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饲料企业的发展需求。新的市场需求与产品质量迫切要求生产管理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但是老设备旧工艺与新标准、新产品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妥善解决。突破瓶颈,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需依靠创新管理水平与思想的升华,而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将工作化繁为简,痛击问题根本,由浅入深,实施精细化管理。 制造费用与损耗分析 根据分析,一般饲料售价的组成和分布状况中,配方原料成本占95%,制造费用占1.6%,销售费用1.4%,管理费用1.3%。而配方设计的三大原则性指标是:能量与营养;配方成本;品质系数、产能系数、摩擦系数。三大原则性指标缺一不可,否则从精益生产层面定义不可称之为完美配方。举例:一个配方的调整在原料组成上节约了30元/吨成本,而在后道加工过程中由于产能系数、品质系数的影响,造成制粒机仅能发挥50%的产能,从而加工费增加了35元/吨的。从供应链往外看,实际增加了5元的成本,此配方即为不完美的配方。这方面,我们需要生产工艺师对加工工艺探索,在保证饲料的卫生、安全和消化利用率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种原料的营养因子、品质系数、产能系数、摩擦系数,找到效率最大化、品质最优化、成本最低化的平衡点,实现精益生产。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控制需要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下面重点分析制造费用的组成与提效降耗。 制造费用分为可控制造费用和不可控制造费用,其中不可控制造费用又分为固定资产折旧及租金、基础电费等,这里不做阐述。可控制造费用分为电力、燃料费(天然气、柴油、生物质能源等)、计件工资、机物料三项、损耗、质检费。其中电、燃料费属于能源类管理,能源类管理与人、机、料、法、环息息相关,具体分析如下图: 围绕上图展开分析: 电力管理 电费占可控生产费用的37%左右,因此需制定相关的电力管理制度。例如无论是在厂内还是工人区,都要保证,只要机器(包括电灯、空调等)在使用时启动,其它不工作的部分应切断电源;硬性规定哪个时间段可以启动哪台设备,以此充分利用峰谷平差价。 猪颗粒料的生产电耗(27.5度/吨)=实际生产电耗(23度/吨)+设备空转(2.5度/吨)+电损耗(2度/吨)。实际生产电耗(23度/吨)=输送电耗(5.5度/吨)+粉碎电耗(8度/吨)+制粒电耗(9.5度/吨)。如何无限靠近23度/吨?首先需控制设备空转,其次降低实际生产电耗。影响设备空转的因素有(如上图):不能连续生产、空转等待;回料多;工艺设计不合理;人为操作因素等。以下从各工段考虑如何控制设备空转、降低实际生产电耗。 1.1投料工段 此工段为设备空转率最高工段,也易被忽视。1条10吨/时生产线单个投料口电机功率总和将近20KW,空转1小时即耗电20度,而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常常不能及时关停设备,造成浪费。可以在此工段加装负荷控制仪,当设备工作电流趋于空载电流时,延迟一段时间后按流程自动关停设备,以此控制该工段的空转率。 1.2粉碎工段 此工段若粉碎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实际生产电耗。若操作员关闭不及时,进一步造成设备空转率高。影响粉碎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负载率很低)、物料水分、粉碎细度、除尘风网配置、锤筛间隙、筛片开孔率等等。由于机械设备原因造成粉碎机效率低从而影响电耗的通过实施改造使其达到行业正常水平。 控制粉碎电耗一方面需控制粉碎原料水分,另一方面坚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负载率低、设备空转。粉碎时随着物料水分含量的增加,粉碎效率显著降低,能耗明显增加。原料水分一般不超过14%,实验表明,玉米水分含量从14.1%升高到15.2%,能耗增加12.5%,效率下降20%。对粉碎前后物料水分损耗作对比检测发现,风量的大小对生产效率影响较显著,而水分损耗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着风量的增加,水分损耗仍有增加的趋势,所以配套合适风压风量对粉碎尤为重要,而风压风量的调整可以通过变频电机实现。除尘压差表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帮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fzlc/9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的目标安排和
- 下一篇文章: 聚焦从关键术语看药品管理制度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