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和还重要吗局座弱化
▲点击上方观看《军武大本营》军武大本营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丫,今天咱们演播室请来的是两位三国文化重度爱好者吕书生和刘洋,节目中大伙也主要聊到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成功要素。而天地人三元素涵盖的不光是战争,它也囊括了从齐家到治国,甚至现代的求职创业中同样需要。不过演播室的大佬们对天地人聊的够多了,军武菌换个角度,和大家聊聊《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虽然寥寥数千字,但内涵很丰富,光是一篇文章肯定聊不完。军武菌就专门谈谈其中最为人所乐道的《虚实篇》。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是“以我之实,击彼之虚”亦或者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在战场上就是集中我的优势兵力去击垮敌军的弱势部队,好比说二战时期德军集结装甲师以及空军从防守薄弱的阿登地区一波捅穿法国就是标准的以实击虚,孙子曰: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意思便是想要攻势无法被抵御,就得冲击敌方薄弱的“虚”处。而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则是一种欺敌之法,自己势弱就得装作强大的样子,免得敌军抓你这个软柿子捏,自己如果势强,那就得示弱,引诱敌人来攻。道理都很简单,甚至枯燥,但大道总是至简的,即便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也阐述了“一般说来,以不受敌人摆布为原则”这也是个简单的道理,我率军夺取城池,就不要被敌军的异动所吸引,尤其是自己有绝对优势情况下。军武菌的意思是,虚虚实实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的考研,谁先忍不住犯错误,那么最终胜利总归将离你远去。孙子兵法虚实篇前两段是这么说的: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当然我们可以不用逐字逐句去解读,简单理解就是打仗千万不能被动,因此先到战场就能占到主动权,有了主动权之后就占了大优,占据有利地形,搭建工事营地,以逸待劳就是指这个。这个看起来似乎和虚实关系不大,但只有掌握主动权,才能更方便知道敌人哪儿是虚,哪儿是实的基础,怎么攻其不备,冲其必救,继而在接下来的博弈上才能占到优势。然后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掌握主动权之后,接下来避实击虚不就行了么?还没那么简单,敌人自然有虚有实,但自己也有虚有实,怎么去分配自己的虚实,又怎么去诱骗敌人的虚实就是关键了。“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这句话大意就是自己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人玩游戏总是喜欢一厢情愿的把自己兵力均衡配置在各条阵线上以防万一,按孙武的说法,如果你处处设防就等于处处不设防,之所以战场上兵力劣势是因为你处处想防备,而优势兵力的一方往往是让敌人处于防备。军武菌认为,上面这段话是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你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一定的舍弃是必要的,舍弃掉的地方就是虚,但咱们得把他藏起来,而加强的就是实,这是咱们的核心优势。而虚虚实实的核心目的是为集中优势兵力破敌,从而在战场上致人而非受制于人,以此获得战场主导权,最终获得胜利。举个经典案例,万历四十七年,明军率十数万大军兵分四路北上伐后金,(号称四十七万)努尔哈赤提前得知,但当时后金仅有六万大军,随后努尔哈赤决意“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将六万大军集结为一路,此为实,而明军的四路大军每一路相较后金军来说都是虚,最终努尔哈赤以攻代守,逐个击破。这便符合了虚实篇中以实击虚;使人备己。不过军武菌在这儿说再多也总归是纸上谈兵,真实的战场环境还包含了山川河流等地势因素,内政外交等政治因素。而在《率土之滨》中,除了借天时懂地利,要当好一名盟主,一名领袖,还需要管理好内政,得人心。与其他同盟合纵连横,同样也是“人和”的一种体现;将天时地利人和融会,再贯通孙子兵法,这才能在《率土之滨》中做好一名领袖,最终才能占据洛阳、成就霸业。▲点击上方即可观看▼▼▼点击阅读原文征战天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cx/6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19万公里的现代检修,只要踩下离合器踏板
- 下一篇文章: 新皮肤爆料重型武器库全线升级,现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