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说起韩系汽车,比如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我的用词基本上不会温和礼貌,很多韩系车粉在我的评论区里没有少怼,甚至有人说过:大韩系车必将崛起,国产车势必没落。关于稳步大幅上升的国产车会不会没落这个问题,辣哥人微言轻不敢妄下论断,但是就韩系车在国内国外客观存在的销量下滑,我觉得自己还是能够说上几句的,即便韩系粉们说我是个车黑,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和观点。

之所以如此不待见韩系车,并非国内合资生产的韩系车有多差,虽然也不能说北京现代或者东风起亚就是好车,但是必须承认的是,韩国人在造车上多多少少还是有几把刷子,特别是去年在美国IIHS安全碰撞测试中,韩系车简直开挂一般占据了多名优等席位,这让我看的牙痒痒,咱不造车所以不会嫉妒,但是在这些安全性爆棚的车型中,能够完完整整销售到国内的有哪台?谁又能有证有据的详细说明一下?但是死亡率屡获冠军的起亚K2、现代瑞纳在国内却是频繁出没,发动机故障重重的现代途胜一次性召回42万台,这些事儿我都知道。

而且现代和起亚降维打击国产汽车,这种行为真的让人很不齿,当然在韩系车粉眼中,这是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汽车,我不知道他们说这话的时候会不会心虚,但是事实证明,降维后的现代和起亚,在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等一线国产车企面前,依旧脆弱的没有多少战斗力,虽然现代和起亚今年的销量有所提升,但是和最辉煌的时候相比,依旧属于整体下滑的态势,而减配、品控渐弱、召回方案不合理等等关乎于产品、服务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群。

和国外销售的现代汽车相比,国内的现代车更像是残次品,如果要论国内国外双重标准化,即便是法系车都没有韩系车那么过分,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还会为现代汽车辩解,说这都是北京汽车惹的祸,这句话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就是个笑话,北京汽车有生产和销售权,但是没有设计和研发权,现代汽车终究是韩国人的现代汽车,不是挂上北京汽车这四个字,就能变成国内企业操控的傀儡,北汽没有那么强势,现代也没有那么好说话。

不管如何,北京现代逐渐不被大多数国人认可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已经停产,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国内生产的汽车,在质量、品控、价格、服务等多方面,和国内外实行着完全不同的两套标准,而国人就是那套低标准的买单者,即便韩粉们再如何鼓吹自己的车N万公里不大修,都改变不了减配这个铁打的事实,到了今年三个工厂两个停工就是这种双重标准种下的苦果,只是这个报应在我看来出现还有点儿晚。

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关门,直接反应的是现代汽车的产能过剩,但是根本的原因则是不受国人待见,万台的产能和去年79万台的销量对比下,除了工厂停产难道还有更加节约成本的方式么?看看现在的现代汽车,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来压低售价的行为,基本上遍布在北京现代的全系车型上,辣哥必须诚实的讲,当年初入国内的北京现代真的是好车,在我的公司旁边就是现代汽车的店面,可以看到售后车间的工位长期大量空置,售后人员稀少,而销售展厅则是一片热火朝天,这都是早期现代汽车质量优秀的明证。

但是现在呢,除了漂亮的外观现代汽车还有什么?外观可以吸引眼球但是打动不了人心,新一代的现代车主去维修恐怕需要排队了吧,这并非说保有量有多大了,在车企的人均店面保有量控制下,基本不会出现服务能力跟不上的事情发生。当然,现在各地都有现代汽车经销商倒闭、转售和退网的情况,这一点相想必现代车主也比较清楚,而起亚呢?总部的工作人员给各个经销商集团打电话,希望能够加入他们的销售网络,但是响应的基本没有,因为业内人士都知道,起亚厂家的价格管控已经乱了套。

已经和国产汽车价格基本持平的现代汽车,在遇到逆势困境的时候,并没有采取更加有效的态度,去提升合资汽车的品质来改变现状,而是继续依靠减配来降低成本,这不仅拉低了现代汽车的品牌形象,而且也让国人对现代汽车的品质产生了怀疑和否定,其实北京现代的工场停工已经算不上新鲜事儿,从前年开始就屡次曝出5大工厂阶段性停工的新闻,而到了今年除了第一工厂停产外,现代还因此裁员了人,这只是刚刚进入第二季度中期,往后的大半年日子里,还不知道又会出现什么危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sj/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