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病例集文军ldquo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年 Atlas开环小径支架全新上市 “革新输送,智能贴壁” 开启了辅助支架的新纪元 术者使用经验分享 实战与理论相结合 Atlas病例集锦开启 部位: BA 术式: 平行半释放 特点: 细小血管 迂曲血管 径向力 穹隆效应 患者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患者女性,70岁。 现病史:高血压3级。 入院查体: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DSA结果: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3.0mm*9.3mm。 术前用药情况:术前给予阿司匹林mg每日一次和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 术前影像 双侧大脑后动脉起始部从瘤体上发出,尤其是右侧,动脉瘤径线达13.0mm。基底动脉直径约2.6mm,右侧大脑后动脉靠近瘤体部约1.1mm,远端处1.6mm,右侧颈动脉造影可见后交通动脉发达。 造影可见,治疗目标血管路径迂曲。(如下动态影像) 术前思考 治疗思路: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使用Atlas支架进行动脉瘤辅助栓塞。目标血管路径较迂曲,采用长鞘加中间管方式建立稳定通路。 手术耗材 6FCook90cm长鞘 普微森中间导管 Catalyst6中间导管 Sofia6F微导管 ExcelsiorSL-10 Echelon14 Synchro0.cm微导丝 Synchro0.cm微导丝 Atlas4.0*21mm支架 弹簧圈10mm*30cm、7mm*21cm、6mm*20cm、4mm*10cm、3mm*8cm。 手术过程 通路建立过程,普维森及Catalyst6中间导管先后都被卡在V3段起始的弯曲处,无法前行。最后使用Sofia6F导管,在两根微导管引导支撑下,才成功置入颅内,最后超选至基底动脉内,因导丝直接超选至左侧大脑后困难,最后使用导丝在动脉瘤内成袢过动脉瘤。(如下视频) 支架微导管超选至左侧大脑后动脉到位。 栓塞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内。 10mm*30cm弹簧圈填塞过程,第一枚圈填塞后造影血流通畅,蒙片可见弹簧圈部分位于左侧大脑后起始部。(如下动态影像) 置入Atlas支架,并部分释放,可见支架将弹簧圈向上顶向瘤腔,左侧PCA及双侧SCA起始部管腔无狭窄或阻挡,显示支架很好的保护了各分支血管,使用5枚弹簧圈后较致密栓塞动脉瘤,撤出栓塞微导管,完全释放支架。(如下动态影像) 术后影像 治疗后正位减影造影,动脉瘤基本致密栓塞,各分支血管通畅。 治疗后正位非减影造影。 术者体会 此例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双侧大脑后动脉均被瘤化,直接利用微导丝超选入左侧大脑后动脉内较难到位,因此选择导丝成袢技术较为妥当;由于动脉瘤与基底动脉的结构关系,导丝在瘤内成袢后,头端是指向右侧,与拟超选的左侧大脑后动脉成反向,调整时,导丝不稳定,尝试几次导丝还是不能走远,因此将弹簧圈栓塞导管也在瘤内成袢后,增加导丝的稳定性后,成功超入预定位置。瘤内成袢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选择微导管时,往往选择较软的。而且拟置入支架的左侧大脑后动脉与基底动脉呈约45度锐角,因此本例选择使用贴壁性能良好的Atlas支架。 本例选择了直径相对较大的4.0mmAtlas支架,意在支架能在瘤颈处形成穹窿效应,更好地保护瘤颈处的分支血管。 术者介绍 文军 医院 (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脑血管病医疗组组长。 特长:擅长于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与显镜外科治疗。熟练掌握了颅内动脉瘤,脑脊髓动静脉畸形、脑脊髓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或外科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重建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复合手术治疗及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主要学术任职: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九届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ln/10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卒中强声今日直播强者如云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