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SamuelJ.ClerBS等通过回顾性分析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的数据发现,超适应症应用与适应症内应用的疗效相当,但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并将结果于年发表于《JNeurosurg》上。该研究对PED治疗颅内动脉瘤适应症拓展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

——摘自文章章节

近期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SamuelJ.ClerBS等通过回顾性分析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的数据发现,超适应症应用与适应症内应用的疗效相当,但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并将结果于年发表于《JNeurosurg》上。该研究对PED治疗颅内动脉瘤适应症拓展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

研究背景

PED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已被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症已从“成人颈内动脉岩段至垂体上动脉近端未破裂,大型或巨大宽颈动脉瘤”(基于PUFS试验)拓展至“远至颈内动脉末端瘤颈大于4mm的梭形或囊状动脉瘤”(基于PREMIER试验)。但基于PED特性及独特的治疗理念,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常被超适应症应用。但超适应症应用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缺乏高级别证据,存在潜在的风险。本研究以例接受PE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真实世界中PED适应症内和超适应症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年7月至年11月于美国一个高流量神经介入中心接受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例患者数据,以美国FDA年批准的PED适应症作为是否适应症内应用的标准,收集数据包括动脉瘤栓塞、围手术期并发症、缺血事件、支架内再狭窄、颅内出血和术后随访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

共计例患者(个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其中个动脉瘤接受适应症内治疗,个动脉瘤为超适应症应用。两组影像学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7.7与14.9月,动脉瘤闭塞率分别为76.4%及75.6%,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随访期间,超适应症应用组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15.2%(16/),较适应症内应用组(4.2%,6/)显著增高(P=0.)。两组在其他临床并发症、长期功能预后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图1

表1

研究结论

在真实世界中,PED治疗颅内动脉瘤超适应症应用与适应症内应用的疗效相似,但术后随访期间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临床专家应在充分考虑安全性及患者个体差异基础上把握PE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超适应症应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daia.com/xdjtln/9997.html